是北境送来的消息。
呼延元上位之后,立刻就给北境递了消息,向萧稷递交了一份国书。
表示愿意俯首称臣。
这自然是好事,虽然夏国不惧战争,但真的打起来劳民伤财。
最要紧的是,如今夏国的国库不算特别富裕,就算真的要征战,那也最好再等几年。
等夏国国力强盛再动手。
谢窈和萧稷犹豫的是,卫婵命人送来消息,北疆似有献上公主和亲之意。
如此行径,便显得其心可诛。
毕竟是北疆的公主,若是当真来和亲,自然是要入后宫。但如今萧稷后宫空无一人,自然不可能接受北疆公主。
但是北疆这样的举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怕是都会举双手双脚赞成,甚至极力促成此事。
因为许多官员就一直想送人入后宫,但是没成。
而只要萧稷开了这个口子,后宫便会源源不断的进人。
最要紧的是,北疆使团已经在路上了。
萧稷自是十分迅速的向谢窈表忠心,“窈窈,我绝无此意,便是打起来,我也不会要此人。”
谢窈瞪他一眼,“陛下在说什么?不可轻起战事。”
若是原州没闹灾害也便罢了,将北疆收入版图也不是不可。
但原州灾情一出,国库都去支援原州了,再打起来,国库没钱。
谢窈道:“陛下,我倒觉,和亲公主不一定非要入后宫。”
“定王永王如今还尚未成婚呢。”
这两位是王爷,身份尊贵,娶北疆公主自然也是身份相当。
谢窈提及两人,就是做两方面的考虑。
一切都看北疆来的这位公主的性子。
若是别有图谋,那就嫁给定王萧安。若当真是无辜之人,那就再看,朝中有的是青年才俊。
萧稷点头,看着谢窈的眼里全是赞赏,“窈窈英明。”
谢窈只觉得好笑。
萧稷哪里是想不到这些事?他只是关心则乱,急着向她解释和证明而已。
谢窈看着萧稷,“陛下心里早就这样想了吧?昨日陛下才宣了两位王爷入宫。”
萧稷道:“什么都瞒不过窈窈。”
谢窈扬眉,“陛下还有事想瞒我?”
萧稷立刻道:“不敢不敢,皇后娘娘恕罪。”
谢窈被逗笑。
两人说了几句玩笑,便开始批阅今日份的奏折,等忙到午时,又回了凤仪宫看三个孩子。
下午陪三个孩子玩耍一会儿,傍晚接见大臣,批阅奏折。
一整日都安排的满满当当。
但于萧稷而言,因为有谢窈在,所以这样无聊的日子都闪着光。
两日后。
谢窈和萧稷收到消息,北疆的使团已经到了北境,此次由卫家大公子与卫婵护送回京。
卫家大公子早年断腿,如今只能坐在轮椅上,北境寒冷,于他身体不利,这些年病体愈发孱弱。
此次便是回京休养身体。
卫婵自是因为不放心大哥,再加上北境近些时日打不起来,这才一道回京。
看完北境来的消息,谢窈和萧稷又展开了原州来信。
谢窈道:“他们已经到原州了。”
司北早已经传信送回原州的消息,原州境内灾情大部分都属实,只有少部分被夸张化。
谢窈看着看着,眼里闪过一抹寒光。
宣悦在信中说,他们赈灾之事,已经传遍原州。
且原州人人都在称颂,称颂女子赈灾,必定是处处妥帖,会做的极好。
萧稷道:“近两日,京中也有这样的传言,但还算克制。”
显然,传播这些消息的人还是有些忌惮帝后。
但在原州之地,那是一点儿都没克制,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捧杀。”谢窈道。
毕竟是赈灾之事,事关百姓民生,想来幕后之人也担心若是直接在赈灾的事上动手,会触怒她和萧稷。
到时候既失了帝心,又失了民心。
但是捧杀,将宣悦宣舒吹捧的天上有地下无,只要宣悦宣舒有一丝丝的过失,都会立刻被诬陷放大。
轻而易举的便能为宣悦宣舒冠上“德不配位”的名头,便能毁了宣悦宣舒,毁了她的筹算。
当真是用心险恶。
谢窈只说了两个字,萧稷便迅速明白领会这背后之人的险恶用心。
补充道:“一旦出现任何纰漏,都不需要京城降罪,原州那边群情激奋的百姓就是一大难题。”
若真的出了岔子,那些朝臣定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到时候真闹起来,落井下石,事态只怕萧稷和谢窈都控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