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名单确定下来:
秦汉本人,亲自驾驶那辆经过强化的兰博基尼超跑,作为指挥核心和快速撤离的保障。
英雄一号和英雄二号。
这两位是他手中最锋利的矛,也是最坚固的盾,是这次行动的绝对主力。
三号到十号,共八名军士级四阶重装动员兵。
他们将乘坐超跑或挂载在车身外部,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和外围防御,虽然面对南天门本体可能作用有限,但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意外情况。
一号到十号,共十名军士级三阶牧师。
他们的元素攻击或许对南天门效果未知,但治疗能力和可能存在的对特殊能量的感知、驱散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力量。
一号到十号,共十名军士级四阶沙漠骑手。
他们将骑乘战马,负责搭载牧师,并提供侧翼的机动警戒。
高速公路的地形,正好能发挥他们的速度优势。
穿透者,则直接附身在秦汉身上,提供全方位的战场感知和信息中转。
人员迅速集结完毕,气氛肃穆而紧张。
所有人都清楚,这次的目标非同寻常,甚至可能比之前的任何一次探索都要危险。
秦汉深吸一口气,坐进超跑驾驶室,感受着方向盘传来的冰冷而坚实的触感。
他发动引擎,那独特的、混合着野性和诡异力量的轰鸣声打破了基地的宁静。
橘色的车身如同一道闪电,率先冲出战争古树的防御范围。
八名重装动员兵训练有素地或是挤进车内狭小的空间,或是利用装甲上的挂点和强健的体魄,牢牢地固定在车顶和车身两侧,宛如移动的钢铁堡垒。
十名沙漠骑手翻身上马,同时伸手将各自负责的牧师拉上马背。
牧师们虽然不习惯这种颠簸,但也紧紧抓住骑手的腰部或马鞍,努力保持着平衡。
十匹神骏的战马,在骑手的操控下,迈开四蹄,紧随超跑之后。
最令人震撼的,依旧是一号和二号。
他们没有借助任何载具,就那么迈开步伐,以一种肉眼几乎无法跟上的速度,奔跑在超跑的两侧!
他们的身形在高速移动中拉出淡淡的残影,脚下的地面仿佛不存在摩擦力,每一次蹬地都爆发出恐怖的力量,卷起的气流甚至让超跑都微微摇晃。
他们那沉重的钢铁之躯,此刻却展现出了比风更快的速度,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二字的超凡脱俗。
这支由超跑、奔跑的钢铁巨人、以及铁蹄奔腾的骑兵组成的奇特队伍,如同一支离弦的箭矢,撕裂灰白色的迷雾,朝着北方的高速公路疾驰而去。
高速公路的路面早已不复往日的平整。
巨大的裂缝如同蜈蚣般蜿蜒爬行,断裂的桥面倾斜耸立,隆起的路基形成陡峭的斜坡,还有随处可见的、早已锈蚀变形的车辆残骸。
但在兰博基尼超跑那经过强化的底盘和不可思议的抓地力面前,这些障碍仿佛都不存在。
它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在破败的路面上辗转腾挪、飞驰跳跃,将身后的大部队远远甩开了一段距离,除了能轻松跟上的一号和二号。
沿途的景物化作模糊的线条飞速倒退。
偶尔有不长眼的怪物,如行动迟缓的腐蚀虫,或者对声音敏感、试图从路边扑出的笑狗,还未靠近,就被超跑或奔跑的英雄单位卷起的气流直接吹飞,或者被紧随其后的沙漠骑手顺手一矛刺穿、一刀斩断,根本无法对这支钢铁洪流造成任何阻碍。
当视线的尽头,那座宏伟、庄严、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巨大石门——南天门,再次出现在地平线上时,秦汉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了。
越是靠近,那股无形的、神圣而肃穆的气息就越是浓郁。
仿佛空气都变得凝滞,时间也放慢了脚步。周围的迷雾自动向两侧退开,露出相对清晰的天空和道路。
末世的昏暗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南天门那白玉般的石质结构上,反射出一种圣洁而令人敬畏的光晕。
高达数十米,宽约十几米的巨大门楼,如同远古神只的造物,横亘在破碎的高速公路中央,与周围的断壁残垣、荒凉景象形成了强烈的、令人窒息的对比。
那精美的云纹龙雕,那古朴的“南天门”三字,无不散发着超越凡俗的力量和底蕴。
秦汉将超跑稳稳地停在距离南天门大约三十米的地方,这个距离既能保证一定的安全,也方便观察和指挥。
所有人员立刻下车、下马,迅速按照预定方案展开战斗队形。
八名重装动员兵以超跑为掩护,举起m60机枪,枪口对准南天门方向以及两侧的旷野,构成第一道防线。
十名沙漠骑手则带着牧师,分散到左右两翼相对较高的路基或土坡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既能提供火力支援,又能随时应对来自侧翼的突发状况。
一号和二号,则如同两尊即将执行神罚的使者,静立在秦汉身前,目光锁定着那座宏伟的石门,等待着最终的指令。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寂静,只有风吹过破败路基时发出的呜咽声,以及士兵们压抑的呼吸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座看似平静,却可能蕴含着无尽凶险的南天门上。
“开始吧。”秦汉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一号,二号!目标,南天门!使用c4,给我把它炸成碎片!”
“是!”
命令如山!两位英雄单位眼中精光一闪,没有丝毫迟疑,如同两道离弦的炮弹,瞬间启动,朝着南天门那粗壮的白玉石柱根部冲去!
他们的速度快到极致,三十米的距离转瞬即逝。
他们熟练地从战术背包中取出标准规格的c4塑性炸药块——一种闪烁着危险金属光泽的、具有强大粘性的灰白色块状物。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一块块c4狠狠地按压在石柱底部最靠近地面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