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相收下齐人送来的礼物,吩咐心腹把人送走。
一样样稀世珍宝摆在面前,方相看了看,对仆从道:“退下吧。”
门开了又关,除了躲在屏风后的秋蘅,室中就只剩了方相一人。
秋蘅收敛气息,眼睛不眨盯着立在书桌旁的老者。
身形偏瘦,发已花白,胡须打理得很漂亮,不知情的会以为是位学富五车、淡泊名利的文人雅士。
哦,方相确实称得上学富五车。
秋蘅看到方相走到一副挂画前。
那是一副梅石图,梅花奇石,相得益彰。
方相在梅石图前站了片刻,似在欣赏,忽然抬手把画往旁边一推,露出的竟是一模一样的画,只不过这幅梅石图是直接画在墙壁上的。
秋蘅看着方相把手按在一朵梅花上,之后是一块奇石,如此在不同处按过,忽听轻微一声响,墙壁开了。
方相走进了密室,没过多久回返,手中多了一册书。
他来到书桌旁坐下,翻开书册,提笔一边写一边看向齐人带来的那些奇珍。
秋蘅恍然,方相从密室拿出来的是一本账册。
或许,是专门记录收受北齐贿赂的账册。
秋蘅攥了攥手,竭力平复心绪。
方相放下笔,似乎是等墨迹干了,拿起账册走向密室。
从秋蘅的角度,能看到通往密室的入口仅容一人出入,内里有多大就看不出了。
不多时方相走出来,按动机关,墙壁恢复原样,再把推至一旁的梅石图拉过来,任谁都看不出这布置清雅的书房中另有乾坤。
直到这时,方相才开口唤人进来。
“把这些归纳入库吧。”
“是。”
那些奇珍被小心翼翼搬出书房,方相坐在书桌前,随意翻阅起书卷。
秋蘅从荷包中摸出一个细管,轻轻一吹。
极淡的香烟与书屋角落放置的香炉袅袅吐出的香气混在一起,飘向方相。
方相头一晃,伏案睡去。
秋蘅缓缓起身,脚步比那烟雾还轻,掠至梅石图前。
她观察了几日,没有方相开口,外面的人是绝不敢进来的。
推开梅石图,露出复刻在墙壁上的画,按顺序一一按下,墙壁打开,出现通往密室的入口。
秋蘅回头看方相一眼,轻吸一口气,抬脚迈入。
密室中没有灯,却并不昏暗,墙壁上嵌着的夜明珠皎皎生辉,令室中一眼分明。
秋蘅看到了多本账册,还有书信。
快速翻过,秋蘅找到专门记载北齐礼单的账册收入怀中,又从数封书信中抽出一封收好,退出密室恢复原状。
方相还枕着胳膊昏睡。
秋蘅走到他身边盯了一瞬,眼神晦涩不明,最终拿出一个小瓷瓶往方相鼻端凑了凑,接着推落他手边砚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门口,贴墙而立。
门外仆从听到动静,试探喊了一声:“相爷?”
一时没有回应,可那动静确实大了些,想想方相年事已高,仆从到底不放心,推门走了进去。
“相爷——”
秋蘅借着这时机闪身而出,融入浓浓夜色中。
方相这时醒来,看一眼地上狼藉。
仆从忙解释:“砚台掉在地上了……”
方相点点头,扫一眼刚柔并济的梅石图,起身道:“收拾干净。”
朝中多事,家里治丧,这些日子确实精力跟不上了。
老了啊。
走出书斋时方相在心中感慨一句,想想齐人送来的那些珍宝又笑了。
有那些延年益寿的奇珍,老了又如何,总比那些蠢材活得长久。
秋蘅回到住处,没有掌灯,按着藏有账册的胸口坐到床榻上,才感到了紧张。
那是她在方相书屋中不敢有,也不能有的情绪。
她以为方三公子七七之内能找到就是幸运,说不得会拖到出了七七,到明年去了。而随着杨夫人思子情绪缓解,以异香“招魂”的间隔就不得不拉长,变数就难说了。
没想到明日才是三七,就把部分证据拿到了手里!
这样的运气——不,不单单是运气。
秋蘅想到了书上所载这个时间发生的事。
方相向靖平帝进言镇守边境的黄林黄将军存有异心,撺掇靖平帝急召黄将军进京。
这引起一些大臣反对,但僵持没两日,靖平帝还是听信了奸相谗言,把黄将军调回京城。
再然后就是被问罪,处死……
原来是奸相在此时收到了齐人贿赂。
史书与现实对照,秋蘅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愤怒,痛恨,失望……种种情绪交织拉扯,最终化为兴奋。
这是她自从背负起这个重担从未有过的感觉。
怎么会兴奋呢,如山重任,昏君奸臣,蝼蚁百姓,酒肉高门。
痛恨和无力才是正常的。
但此时独坐于黑暗中的秋蘅,想想书上方相要做的事,感受着怀中所藏之物,却有烈火烧尽心中颓丧,生出豪情来。
怕什么呢,她见过将来,活在现在。有机会凭一双素手,一腔勇气,去杀遗臭万年的奸佞,去救无数后人惋惜的英雄。
无论成败,尽力而为,她秋蘅都没有白活。
天亮了。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薛寒接到了胡四的急报。
“大人,夜里进了方相府的三人,其中一人城门一开就出城一路向北……留在城中的二人暂时在客栈落脚,其中一人说了句齐语……”
“齐人?”薛寒挑眉,很快安排下去,“城中二人悄悄盯着,不要惊动他们。出城的那人直接拿下,带回皇城司……”
“是。”
胡四领命而去,薛寒走到院中,望着相府所在方向陷入沉思。
阿蘅住进了相府,北齐人也进了相府。
阿蘅,齐人,方相——
薛寒在院中石桌旁坐下,吩咐手下取来棋罐,拈起棋子,闭目回想。
街上偶遇,阿蘅拜托他调查撞死养父的纨绔子,后来查出那人是韩悟之子韩子恒。
韩悟——薛寒捏着棋子的手顿了顿。
韩悟与阿蘅的联系是韩子恒——不,不仅如此。
电光石火间,薛寒脑海中闪过一幕。
韩悟被人射杀于城外,满城戒严,回城马车中的少女被城门吏逼出来,接受盘查。
他问:秋六姑娘今日出城了?
她答:去大福寺上香。
他走在她身边,嗅到了淡淡血腥味。
黑子晶莹,轻轻落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