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骑司的密信送上来,李世民沉默了半日时间,最后命人套了车出宫,约了长孙无忌一同到魏王府。
魏王府的文学馆人声鼎沸程度,热闹不输崇贤馆,李泰将《括地志》的前两章奉与李世民。
《括地志》苏勖才是主编,李泰就是挂个名,过往他有以李泰取代李承乾之意,愿意抬举李泰,可现在他没有那个意思了,《括地志》也就没那么惊艳了。
“青雀,太子的《贞观字典》即将成书,于朝廷而言意义重大。”
李泰心下冷笑,他提出编写《括地志》,李承乾甩出一本《贞观字典》,偏偏父亲还要拉偏架。
“儿的《括地志》就那么差吗?”
李世民拍拍李泰肩膀,意味深长的解释:“关陇李姓军功起家,山东大族以书礼传家。打天下看军功,治天下要读书人。山东大族自恃门庭久远,哪怕已经是破落户,依然为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李家天下要久远,就必须打击山东大族的气焰,否则这朝廷殿堂姓李的说话就没有分量了,为父说得这些,你能明白吗?”
李泰听得明白,但他选择装聋作哑,东宫三少,魏征是寒士领袖,李靖出身关陇,李世绩出身代北,加上一个长孙无忌。
李承乾身后有关陇和代北的支持,他只能从山东世族下手,孔颖达孔夫子之后,山东大族魁首,李承乾将人丢到岭南,此前卢家一案李承乾再次树敌山东大族。
李承乾丢过来的机会,他自然要好生把握。
“儿愚钝,请阿耶明示。”
“高士廉修《氏族谱》,将关陇李姓定为第四等,山东的崔氏定为第一等。”说到这里,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崔卢等姓更是放出狂言,就是皇家的皇子公主,他们都看不上。”
父亲的意思,李泰当然明白,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大族看不上军功起家的关陇李姓,对皇族大不敬,这种风气不能长。
崇贤馆的组成人员,就是李承乾和一群二世祖,想说有人给李承乾捉刀代笔都没嘴说的。
关陇李姓的太子,年仅二十一岁,独立编撰了《贞观字典》,就是父亲甩给山东大族的耳光,削弱山东大族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太子的策论,连中书令和魏侍中这些老臣都赞不绝口,称自己无能力教导太子学识。《贞观字典》发行,太子又主考天下士子,参与阅卷考评,关陇李姓的太子一跃为本朝文坛领袖。”
长孙无忌皱眉,不着痕迹的看了眼李泰,这小子,心思挺深,说话很有语言艺术。太子的门生入朝,太子的实力逐渐壮大,皇帝怎会不忌惮?
太子成了文坛领袖,哪怕没有兵权在手,凭借其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皇帝就是再起易储之心,那也得憋着。
“太子是有慧根福报的人,皇孙经了太子教导,功课突飞猛进。太子妃生下嫡子,延请名师教导,又有太子指点,关陇李姓的皇子,最好是一连出两位文坛领袖,好好灭一灭山东大族的气焰。”
李世民含笑点头,十分赞同长孙无忌的话,他当然听得懂李泰言外之意,他要是不知道李承乾的底细,这番话确实会让他猜疑李承乾编撰字典的用心。
但是,他知道李承乾的底细,见识过那个时代的高科技,不会有比李承乾更合适的太子。只要他不动李象,不动苏氏母子,李承乾那点儿欲望直接忽略不计。
“关陇李姓的儿郎,不会忘记自己的姓氏,不会背弃自己的宗族。他人给的耻辱,必定要讨回来。”
李泰笑嘻嘻应下,心里一片冷意,他一直都记得他姓李,这天下也姓李,做了皇帝他才就是关陇李姓家族最优秀的儿郎。
李世民觉得自己的暗示十分清楚,上次卢家的案子,被自己的亲骨肉捅刀子,他告诉自己李泰年幼,不谙世事难免为人蛊惑。
这一次《贞观字典》刊印发行,他亲自来同李泰说明利害关系,作为李家的儿郎,李泰应该知道,什么是大局为重。世家想搞事情是世家的事情,李泰不要掺和进去。
出魏王府,李世民同长孙无忌上了马车,他对自己这个儿子,其实没有太大信心。
“辅机,你说青雀他听懂朕的话了吗?”
长孙无忌半阖着眸子,靠在马车一侧养神,李泰听懂了,也会装作没听懂。李世民心里有答案,又不愿意承认。
“臣是他的舅舅,臣不好说这话。承乾的字典就在这两天了,结果总是比定论更直接。”
李世民一路沉默,心事重重回了甘露殿。
二月末,耗时四个多月,收录一万九千多个字的字典初步定稿,李承乾完成了最后的收尾工作。到甘露殿拜见皇帝,将最后一部分初稿递交给皇帝。
“陛下,臣这一身重担可是卸下来了,《贞观字典》的初稿,要是在甘露殿被损毁,就同臣无关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命人给李承乾上茶:“承乾亲自编撰的初稿,朕可舍不得给人,朕会命人重新抄录了一份,那一份送去校订审核,你这一份留在甘露殿。”
“东宫有个宫人鬼鬼祟祟,常在崇贤馆徘徊。臣来请示陛下,不知陛下预备如何处置?”
李世民笑容凝滞在嘴角,到底还是来了。
“承乾,你要如何处置此事?”
皇帝舍不得处置李泰,看出来了。
“东宫的桩子,请陛下出手帮臣拔掉,臣不想被人弹劾残暴滥杀。臣不好得罪舅父,他安插的桩子,也只有您去拔。至于其他什么人,陛下圣裁,臣无权置喙。”
“将计就计,剩下的事情你别管了,忙你的水稻育种。若真的是青雀,朕这一次不会袒护他。他身后的人,最是可恶。”
李承乾默默在心里给皇帝翻了个白眼,皇帝这次能不能严惩李泰他不知道,他只知道送上门的机会,皇帝肯定会借机踩一脚世家大族,李泰那群门客要倒霉了。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先发行字典,工具书好用就能拉一波人心,然后就是占据舆论道德制高点。
大唐天子敕命太子编撰《贞观字典》,本欲造福天下百姓,为国取士,结果某些大族为了从龙之功,鼓动魏王泰火烧崇贤馆,欲毁字典,不顾民生福祉,其心可诛!
一本字典,挑起底层读书人和世家大族的对立,撕人家遮羞布,杀人不见血!
“陛下,晋阳公主来了。”
宝贝女儿来了,李世民的眼睛都亮了,赶紧让人把兕子带进来。
李世民笑盈盈等着兕子入怀,结果兕子扑到了李承乾怀里,李世民的笑容僵了。
“阿兄,能为兕子画一幅阿娘的画像吗?”
李承乾抱起小姑娘,笑问:“宫里头有画师,怎么突然要阿兄给你画?”
兕子道:“我去东宫看嫂嫂和侄儿,嫂嫂可宝贝阿兄给她的画像了,兕子也看到了,比画师们画的好多了。”
“阿兄这段时间要忙,没时间画的。东宫的佛堂,有一幅现成的,阿兄取下来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