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1月10日,新伊甸星球的“昆仑号”指挥中心内,量子沙盘上闪烁着五大洲的立体轮廓。我凝视着全息投影中1459万平方公里的长安首都,鳞次栉比的悬浮建筑与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量子交通网络,共同勾勒出一幅超越地球想象的文明图景。
“沈总,超级建造计划提前完成!”李小姐的全息投影带着兴奋的红光,她挥手切换画面,北美洲区域的A国复刻版图正在扩张,“新A国的面积是地球本土的两倍,量子纳米材料建造的白宫穹顶已接入星际能源网,连黄石公园的地热景观都实现了可控模拟。”画面转向岛国区域,传统町屋与反重力樱花树错落分布,十层楼高的机械巨鸟在天际盘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古老与未来的碰撞。
我调出欧洲板块的实时影像,复刻的巴黎圣母院尖顶直插云霄,却采用了自修复的量子晶体材质;伦敦大本钟的钟摆化作能量转换器,为整个城市供能。“欧洲各国的面积比地球扩张了三倍,”沈宁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但他们最关注的,是我们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超现实复刻’。威尼斯的运河不仅能行船,还能起降小型飞行器。”
南洋新加坡的新领土同样震撼。五倍于地球的面积上,滨海湾花园变成了漂浮在量子云层中的生态城,传统骑楼与全息投影的《星洲日报》旧闻交织。沈明薇适时发来消息:“姐,新加坡移民局爆了!富商们争相竞拍‘新牛车水’的商业地块,甚至有人想用整个地球的家族产业换一张入场券。”
然而,繁荣背后暗藏危机。全息新闻弹窗突然跳出红色警报:“全球移民抗议‘百万配额’限制!A国激进组织宣称将发起星际诉讼,指责新伊甸‘制造文明歧视’。”画面中,地球社交平台上的争论愈演愈烈,“#新伊甸百万名额争夺战#”话题阅读量突破200万亿,评论区割裂成两派——支持者高呼“物以稀为贵,精英才能守护文明”,反对者则痛斥“这是星际版的阶级固化”。
“启动‘文明天平’计划。”我对AI管家下达指令,量子屏幕瞬间展开复杂的算法模型,“将移民配额与文化贡献度、技术稀缺性、星际公益时长挂钩。让A国看看,我们要的不是财富堆砌,而是文明共建者。”沈舒的全息投影带着游戏特效闪现:“姐!我把移民考核做成了全球大逃杀游戏!玩家在虚拟新伊甸完成文化解谜、生态修复任务,排名靠前的直接获得优先资格!”
两天后,新伊甸的移民筛选系统正式上线。令人意外的是,率先通过审核的竟是一位来自非洲的年轻生态学家,他的“沙漠变绿洲”量子方案被星火集团采纳;紧随其后的,是岛国的古建筑修复团队,他们承诺将在新领土上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奈良古寺。A国的财阀们却纷纷碰壁,当他们试图用金钱开路时,系统弹出的提示是:“请先证明您对文明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抗议声浪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文明竞赛”。地球各国政府争相与星火集团合作,用尖端科技换取新伊甸的移民名额;学者们埋头研究如何将本民族文化与星际科技融合;甚至连小学生都在参与“新伊甸未来城市设计大赛”。沈宁笑着发来数据:“姐,全球科研投入在一周内暴涨400%,A国的军工企业开始转型研发生态机器人了。”
1月20日,新伊甸的首批百万移民启程仪式在长安首都举行。我站在“万国之门”前,看着不同肤色、穿着各异的人们通过量子安检通道。一位A国老者握着我的手感慨:“我曾以为文明的较量是枪炮与资本,现在才明白,是智慧与包容。”不远处,岛国的孩子们正围着AI导游学习中文,他们的校服上同时印着唐装盘扣与机甲元素。
夜幕降临,新伊甸的五大洲亮起璀璨灯火。长安首都的“千灯阁”上,全息投影展示着地球与新伊甸的文明对比史;北美洲的“新华尔街”,金融家们讨论的不再是垄断,而是如何用资本推动星际生态保护;欧洲的“新雅典学院”,哲学家与量子物理学家正在辩论文明的终极形态。
我登上“昆仑之巅”,俯瞰着这片倾注无数心血的土地。通讯器震动,地球网友发来实时画面——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人们守在屏幕前,见证新伊甸的诞生。弹幕如潮水般涌来:“这不是移民,是人类文明的第二次创世!”“突然期待,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会如何书写这段历史?”
远处,量子卫星阵列在轨道上排列成“文明共生”的字样。我知道,新伊甸的百万配额限制,从来不是枷锁,而是点燃全球文明觉醒的火种。当每个个体都为了踏入这片星际乐土而提升自我时,人类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向更高文明形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