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萧有和劝慰完湖州移民,心中刚涌起一丝欣慰之时,一名亲兵神色慌张地跑来,声音急促:“殿下,大事不好!军中士卒争抢运输工具,已经打起来了!” 萧有和听闻,心猛地一沉,眉头瞬间拧紧,目光下意识地看向幼主。此时,幼主洪天贵福正背对着众人,迈着略显仓促的步伐朝营帐走去,那背影仿佛带着一丝不耐烦。
“幼主,军中士卒争抢运输工具打起来了。” 萧有和提高音量,试图引起幼主的重视,可幼主只是脚步顿了一下,头也不回,冷冷地吐出一句:“我知道。” 便迅速钻进了营帐。
先前跟着出来的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无奈与默然,随后也都默不作声地先后跟着回到营帐里去了。洪仁玕经过萧有和身边时,轻轻叹了口气,脸上带着关切,抬手好心地拍拍萧有和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萧军师啊,这军中之事错综复杂,可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就能判别,其中缘由也绝非三言两语便能说通。” 说罢,他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缓缓走进营帐。萧有和站在原地,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一般,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能无奈地闭上嘴,眼神中满是凝重与思索。
最终,关于萧有和提议建立宣传队的事,黄文金,杨辅清等商议,决定由萧有和自行组建,人员物资均由他自行解决。
回到自己营帐,帐内烛火摇曳,昏黄的灯光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气氛压抑而沉闷。萧有和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将 “军中士卒争抢运输工具” 一事说给麾下众人听。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愣,随后便炸开了锅,纷纷开始对这个事件展开讨论。
曾水源眉头紧锁,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殿下,依我看,这事儿绝非表面这么简单。抢运输工具不过是个表象,实际上,是咱们广西的老兄弟和两湖新弟兄之间积怨已久。”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眼中满是忧虑。
赖汉英用力地点点头,赞同道:“水源说得在理。咱们广西的弟兄们,自金田起义起便跟着咱们出生入死,作战英勇。论资历,那是当之无愧的老资格。可两湖的弟兄们加入后,虽说壮大了队伍,却始终感觉矮人一头。就拿粮食分配来说,广西老兵的营帐里,粮食总是堆得满满当当,可两湖的兄弟们,却常常面临挨饿的窘境,换做是谁,心里能平衡?怎能不心生不满?” 说到此处,他握紧了拳头,脸上满是慷慨。
汪白仁坐在一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 “哒哒” 声,若有所思地说道:“还有那编制问题,咱们广西的老兄弟们,多是按地域编制,作战时彼此熟悉,相互照应起来确实方便。可两湖的兄弟们,融入不进去,指挥起来困难重重,这就极易导致混乱,影响作战效率。” 他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担忧。
贺静安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地域不同,语言和习俗也大不一样,平日里交流都困难,更别提并肩作战了。这隔阂越来越深,矛盾自然就容易产生。” 贺静安和赵云也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啊,平日里相处就摩擦不断,一旦遇到利益分配,那矛盾可不就彻底爆发了。”
萧有和神色凝重,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呤唎和乔治去德国之前,向自己表达的担忧。当时,呤唎一脸严肃地说:“亲爱的萧,我听闻军中矛盾,地域和文化差异在欧洲军队里也常引发问题。语言不通,习俗不同,让大家难以相互理解。” 乔治更是直言不讳:“你们不团结。” 那时的自己,虽有所触动,却并未真正重视起来,如今想来,真是追悔莫及。
帐内一片寂静,众人都陷入了沉思。烛火跳动,映照着每个人凝重的面庞。唯有马新贻优哉游哉看热闹。
这时,萧有和目光坚定起来,站起身,双手撑在桌上,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诸位,你们仔细想想,咱们为啥要组建宣传队?就因为这些矛盾再不解决,咱们太平军迟早要散架。宣传队可以深入各个营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大家,咱们都是为了推翻清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走到一起的。让大家明白,不论来自广西还是两湖,都是一家人。”马新贻觉得萧有和说得好听,这问题解决起来不容易,清军内部也有同样的问题,也没有好的办法。
赖汉英眼睛一亮,激动地站起身,双手挥舞着说道:“殿下,您说得太对了!通过宣传队,把圣库制度为啥要公平分配,还有为啥要统一编制这些道理讲清楚,消除大家的误解。让大家知道,每个人在太平军中都有同等的地位,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
曾水源也站起身,用力地点头附和道:“对呀,把咱们太平军的理念和目标,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大家听,让广西的老兄弟和两湖的新弟兄都明白,咱们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在战斗,而不是为了争抢一点物资窝里斗。这宣传队,定能成为咱们太平军团结的关键。”
萧有和目光坚定,再次看向众人,斩钉截铁地说道:“这宣传队,就是咱们太平军的黏合剂。它能化解地域差异,平衡权力地位,公平分配资源,协调管理方式。有了它,咱们才能真正拧成一股绳,对抗清廷。从现在起,咱们就着手筹备,一定要让宣传队发挥作用,让咱们太平军重新团结起来!”
贺静安和赵云相互对视一眼,仿佛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希望。
马新贻没有发觉自己的坐姿没有以前那么随意了,他正襟危坐,因为他觉得萧有和的法子似乎可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有和亲自动手,点了赖汉英和曾水源协助,麾下的将校就是宣传队的第一批学员,筹备工作就这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他们首先挑选了一批来自不同地域、能言善辩且对太平军理念深信不疑的士兵作为宣传骨干补充进宣传队中。这些骨干们日夜研讨,根据广西和两湖地区的不同文化特点,编写宣传资料。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接受,他们将太平军的理念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绘制成生动形象的图画。
然而,在深入营帐宣传时,他们遭遇了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