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你可真能为难人。”何呦呦承认高翠翠这个二姐脑子转得快,这就想到宣传了,但她拒绝这份委托。
“我爹说,我诗词方面没什么天赋,打油诗倒是偶尔能想一两句,似这个蛋蛋蛋,再多是没了。”
何呦呦摇头,她想起当年硬凑句的时候就觉得痛苦。
高翠翠哪里肯放过这样的好时机,便伸手去呵何呦呦的痒痒,试图“严刑逼迫”她服软。
正闹得欢腾的时候,笑过了之后就呆呆的高康生忽然插话:“我想到一句,不知道行不行。”
“?”院子里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他。
高康生紧张了一瞬,脱口而出:“蛋蛋蛋,圆滚滚乱转,红汤浸白身,香从壳中漫。”
“……”何呦呦品了一下,对着抠手的二哥拍了拍巴掌。
高翠翠直接叫好,喊着明儿就去买两张旗写上,又张罗着给两种蛋起个雅号。
“我们在外面都不敢说是盐焗蛋和酱油泡蛋,不然不让人一听就知道怎么做了吗?”
高翠翠十分具有保密意识,出去卖吃食的时候,只说咸香蛋和酱香蛋。
何呦呦觉得咸香蛋和酱香蛋其实已经昭告天下了,不过她还是很给面子地表示:“对对对。”
“二姐你们晚上还要去夜市吗?”何呦呦问高翠翠,货都分出去了,没必要亲自去卖了吧?
“去,主要是南城的酒楼还没谈下来,一下就不去了,怕南城的食客找不到人,若是南城那边谈下来了,晚上就不出摊了。”回何呦呦的是高福生。
大哥的话让高翠翠和高乐生都跟着点头:“是,这样咱们只管做出来送到各个酒楼就好。”
“南城人是不是很有钱?”何呦呦忽然想到这个。
看到大哥点头之后,若有所思地嘀咕:“那人家可能不是不喜欢捞汁儿海鲜,而是小海鲜?”
众所周知,当有钱的时候,她吃花螺也是买大个儿的,而不是瓜子那么大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高福生一拍大腿:“哎哟!我说的么,之前人家还问有没有捞汁儿鲍鱼来的!”
“可大哥二哥的小海鲜卖得挺快的~”高翠翠不太相信是因为这个。
“那是因为你们出摊,若是在酒楼,小海鲜一般都是搭头,如瓜子一般赠送的。”何呦呦解释了一句。
地摊上的东西吃个新鲜,酒楼里要是卖这个,档次就降下来了,那可损失大了。
“这样,今天你们去问问那个酒楼的掌柜,若是从我们这批量买捞汁儿小海鲜,我们会额外赠送捞汁儿……”何呦呦给他们出主意。
既然人家喜欢买椟还珠,那就捆绑一起销售呗。
宋寿宁听得表哥表姐们跟新来的小表妹聊得天花乱坠,完全是一个呆滞的状态,直到刚刚二表姐提及给两个蛋取个雅号。
回忆起刚刚才吃到的两种美味蛋,宋寿宁脑海闪过一道灵光:“这两个蛋,一个玛瑙蛋,一个叫琥珀蛋吧!”
“哎哟!行呀小表弟!以后玛瑙蛋和琥珀蛋给姐姐给你包圆了。”高翠翠一听,放开何呦呦,转身拉住小表弟开始转圈圈。
徐氏用一种看女婿的目光看着宋寿宁夸赞:“寿宁就是有见识,咱们谁也没想着把这两样东西跟鹌鹑蛋联到一处去。”
何呦呦被徐氏的语气刺激得头皮发麻,脑子急转地想着如何转移娘亲的注意力。
正发愁的当口,高大壮跟宋三明回来了。
何呦呦当救兵似的上前迎接,倒让这两位受宠若惊。
“贤侄女,你怎么知道我带了好消息来?”宋三明略带些谄媚地对着何呦呦笑。
“?是什么好消息?”何呦呦还没说话,高慧慧听到声音从厨房出来揽住何呦呦半拦着地看向大姑父。
她现在对这个大姑父有些反感,总觉得他有点想要拐卖他们家孩子。
“早上的扇子,那位员外拿到之后十分高兴,但遗憾这样的好扇面竟然没有题字……于是他重金求画扇面的这位先生,能给他题几个字。”
宋三明没看出来高慧慧的防备,微微绕过她,又凑近何呦呦,小声嘀咕,说完话,抬手就往何呦呦手里塞了个东西。
高慧慧措手不及,没来得及防备,何呦呦只觉得手里一沉,低头一看,好家伙,竟然是一个银色小元宝。
“五两银子,我寻思实在不少了,就自作主张接了。”
宋三明抬头看了一眼站起身的徐氏和就在自己身后的舅兄有些得意。
然后压低声音表功表自己的清白:“我可半点没贪,只是想哄那位员外高兴,能出点银子在北边码头前装几根栏杆,不然老人孩子来回走,怪危险的。”
栏杆修好,那就是他的政绩,今年年底就有望升一升。
何呦呦惊诧地看了这位十分势利的大姑父一眼,没想到他竟然是一心为公,虽然这背后肯定是有他谋求的利益,但能惠利百姓,管他呢!
“既然是行善之人,我愿意帮这个忙,但还请姑父帮忙保密,我毕竟是个小娘子……”何呦呦痛快地答应下来。
得了银子,又成人之美,何不乐之。
何呦呦接过宋三明带回来的折扇,噔噔噔地上楼,快速磨好墨,提起笔却呆住了。
本想找句《诗经》里写荷的句子,毕竟不出错,可脑海里闪现的几句,全不合适。
比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这是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再比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句代表的内容更加复杂,用来给有钱人装13,实在是对屈原先生的侮辱。
(*屈原·《离骚》)
余下何呦呦能记得的,也只有“莲叶何田田”和“涉江采芙蓉”,究其语境和语意都不合适。
头大的何呦呦放下笔绕着桌子转了两圈,看到那闪着银光的小元宝,心虚地看看窗外,决定瞎编两句,反正土豪只是求风雅,她虽然不擅长此道,硬凑也不是不行。
片刻之后,何呦呦一脸平静地下楼,把扇子交给了宋三明。
宋三明大喜,“唰”的一声打开折扇,只见大片的荷花图另一侧多了一首诗:
“一枝清荷立亭亭,不惹尘埃不逐名。雨过香浮心自净,风摇绿盖自澄明。”
再一看背面,写着四个大字“心境澄明”。
宋三明不禁叫了一声“好”!
这文雅之风扑面而来,便是富贵逼人的员外,拿着这把折扇一展开,气质也瞬间提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