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熙十三年十月初二,秋阳穿透薄雾,将紫禁城的午门照得金光闪闪。

大明皇帝朱高炽身着十二章纹龙袍,在百官的簇拥下登上城楼,正式颁布出兵圣旨——荡平瓦剌,犁庭扫穴。午门外的广场上,甲胄鲜明的士卒列成方阵,旌旗如林,刀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杀气。

授印仪式在庄严的鼓乐中开始。朱高炽从内侍手中接过“平虏大将军”金印,印纽雕刻着玄武造型,龟蛇缠绕的纹路与身后永乐年间传下的龙纛纹样遥相呼应,仿佛在延续着大明北征的血脉。

《明会典》中明确记载:这枚金印重二斤四两,是用太祖朱元璋时期炼就的精铜铸就,历经洪武、永乐两朝战火,印面的“平虏大将军”五个篆字早已被摩挲得光滑温润。

朱高炽将金印郑重地交到朱瞻基手中,指尖触到儿子铠甲的冰凉,忽然伏在他耳边低声叮嘱:“我儿此次出征,万不可再亲临一线厮杀。”

他的声音带着父亲的担忧,更藏着帝王的深谋:“你在阴山之战已攒够威望,此次只需坐镇指挥,一举歼灭瓦剌主力,为将来登基扫平障碍即可,万万不可有半分闪失。”朱瞻基握着沉甸甸的金印,感受着掌心的温度,郑重颔首:“儿臣明白父皇深意。”

随后,皇帝转向立于一旁的英国公张辅。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已年逾六旬,脸上刻满了永乐北征的风霜。

朱高炽命内侍奉上“御赐金刀”,刀鞘镶嵌着一颗硕大的宝石——那是永乐皇帝亲征时从瓦剌可汗帐中缴获的战利品,宝石中央有道天然裂纹,恰似漠北地图上克鲁伦河的走向,见证着两代帝王与瓦剌的恩怨。

“老将军劳苦半生,”朱高炽的语气带着敬重,“此次出战坐镇中军即可,调度诸军,千万不可以身试险。”

张辅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金刀,声音洪亮如钟:“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淮捧着明黄圣旨上前,尖细的嗓音在广场上回荡,清晰地宣读着出兵部署:“以江淮新军两万为前锋,命常桓为统帅,为全军开路!”

话音刚落,一员虎背熊腰的年轻将领弓腰上前,他是开平王常遇春的侄孙,惯用的那杆虎头湛金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枪缨随风飘动,果然有万夫不当之勇。

“以京师三大营十万精锐为中军,由太子殿下亲领,掌平虏大将军印!”王淮继续宣读,“以辽东军两万、山西兵三万、河南卫所兵三万,共计八万为左右两翼,由成国公朱勇统一调度,负责侧翼包抄!”

每念到一处,相应的将领便策马出列,在午门前肃立待命,甲胄碰撞声此起彼伏,汇成雄浑的战歌。

旨意宣读完毕,朱高炽登上城楼,望着广场上即将出征的大军,声音传遍四野:“瓦剌蛮夷,屡犯边关,屠戮百姓,朕今日命太子亲征,必荡平漠北,还我大明万里河山!将士们,此去当奋勇杀敌,凯旋之日,朕在紫禁城为你们庆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十万将士齐声呐喊,声浪直冲云霄,震得午门的铜铃叮当作响。

朱瞻基勒住马缰,举起金印,身后的龙纛随之扬起,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张辅横握金刀,目光如炬地望着北方,仿佛已看到战场的烽火。

大军开拔的号角声响起,前锋常桓率先策马冲出广场,马蹄声踏碎了清晨的宁静。中军的十万精锐排着整齐的队列,步伐沉稳地向前推进,铁甲反射的阳光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朱高炽站在午门城楼上,目送着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尘土中,鬓角的白发在风中微微颤动。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大明的边疆安危,更关乎朱家江山的传承。二十万明军浩浩荡荡的身影,在秋阳下拉出长长的剪影,向着漠北的方向挺进,势必要与也先的瓦剌铁骑,展开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决战。

大同府的城墙下,三十座新修的粮仓如小山般矗立,褐红色的粮囤顶覆盖着厚实的油纸,纸上“洪熙年制”的墨字在秋阳下清晰可辨。山西巡抚亲自坐镇粮仓,看着军卒们将小米、麦粉、豆饼分门别类入库,账册上的数字不断累加——这些粮食足以支撑二十万大军三个月的口粮,哪怕厮杀到大雪封山的寒冬,也绝不会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与此同时,明军主力正向着张家口堡集结。两淮新军的先头部队抵达时,铠甲反射的阳光几乎映得天空发白。这两万淮军将士皆戴着狻猊盔,盔耳两侧的“杀胡”二字刀刻分明,朱瞻基特意命工匠在刻痕中填了朱砂,远远望去宛如刚染上的鲜血,透着一股与瓦剌不死不休的狠劲。他们曾在阴山之战中撕开瓦剌防线,如今再次被委以先锋重任,要做斩向敌人脊梁的最锋利刀刃。

神机营的营地则弥漫着硫磺与桐油的气息。数十门“大将军炮”在空地上排列成阵,黝黑的炮口齐刷刷朝向北方,炮身上“洪熙十年造”的铭文被擦拭得锃亮。炮手们正仔细检查炮膛,用麻布蘸着桐油擦拭炮身,将火药按比例分装成药包,连引信的长度都反复丈量——他们要用轰鸣的炮火,撕碎也先南下的野心,把这群草原狼赶回漠北的冰原。

最先完成集结的是淮军与京师三大营。十二万大军在山西与直隶的边界扎营,帐篷连绵数十里,炊烟从无数灶台升起,在天际连成一片灰云。运送物资的车队络绎不绝,骡马驮着箭矢、甲胄、药品从四面八方赶来,粮仓的账房先生们拿着算盘日夜清点,确保每一件物资都精准到位。

不到十天,辽东的一万精骑踏着关外的寒霜赶到。骑士们的貂裘还带着东北的寒气,战马的鬃毛上甚至结着未化的霜花,他们刚卸下鞍具,便立刻投入到适应性训练中,熟悉关内的地形与气候。又过三日,河南卫所的三万士兵也抵达营地,他们带着中原的质朴,虽不如边军悍勇,却个个精神抖擞,手中的长矛擦得发亮。

洪熙十三年十月十九,张家口堡外的平原上终于竖起二十万大军的营垒。朱瞻基身披明光铠,腰悬天子剑,登上临时搭建的誓师坛。坛前的“日月旗”被大风卷得猎猎作响,旗面的日月图案在风中舒展,仿佛在见证这庄严的时刻。

“将士们!”朱瞻基拔剑指天,剑身反射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瓦剌也先犯我疆土,屠我百姓,焚我城池!今日我等聚于此地,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他的声音透过风传到每个士兵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今日本将军出征,不退也先,不破瓦剌,誓不还朝!”

“不退也先!不破瓦剌!誓不还朝!”坛下二十万兵将齐声怒吼,声浪如惊雷般滚过平原,震得远处的羊群四散奔逃,连天空的流云都仿佛被这股气势冲散。淮军将士拍打着盔耳的“杀胡”二字,神机营的炮手握紧了引信,辽东骑兵的战马刨着蹄子,河南卫所的士兵举起了长矛,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北方,那里是他们即将奔赴的战场。

誓师完毕,朱瞻基走下高坛,翻身上马。张辅提着御赐金刀来到他身边,老将军的目光扫过整齐的军阵,对太子道:“殿下,兵甲已备,只待开拔。”朱瞻基点头,拔出佩剑向前一挥:“全军开赴宣府!”

号角声再次响起,二十万大军如一条长龙,向着宣府的方向缓缓移动。淮军的“杀胡”盔在阳光下闪烁,神机营的炮车碾过大地发出沉闷的声响,骑兵的马蹄扬起滚滚烟尘。这股凝聚了大明国力的洪流,正带着复仇的怒火与保家卫国的决心,奔向与瓦剌主力决战的疆场——一场决定天下走向的大战,即将在塞北的寒风中拉开序幕。

明军主力进驻宣府的那一刻,整座边城都仿佛活了过来。城楼上升起“平虏大将军”的旗帜,营地连绵至城外十里,炊烟与晨雾交织成一片壮观的图景。朱瞻基身着铠甲,站在总兵府的沙盘前,指尖划过宣府周边的山川河流,目光锐利如鹰——这里将是与也先决战的主战场,每一步布阵都关乎二十万大军的生死。

“英国公张辅!”朱瞻基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在!”老将军应声出列。年过六旬的张辅发须皆白,却丝毫不见龙钟之态,铠甲穿在身上挺拔如松,走路时虎虎生风,腰间的御赐金刀随着动作轻晃,谁也看不出他已到花甲之年。前几日校场试弓,他还能拉开七石强弓,箭落靶心时引得全军喝彩。

“你全权负责大军左翼。”朱瞻基指向沙盘左侧的丘陵地带,那里标注着密集的河谷与隘口,“三万河南兵、三万山西兵全部交你调度,务必在洋河以西构筑三道防线。”他的指尖在沙盘上划出弧线,“瓦剌骑兵善长穿插迂回,你的任务就是钉死左翼,绝不能让他们从侧翼包抄主力,断我军后路。”

“得令!”张辅双手接过令箭,铜质令箭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躬身行礼后退回队列,腰间的金刀轻响一声,仿佛在应和这沉甸甸的使命。

“成国公朱勇!”朱瞻基转向另一侧的将领。

“末将在!”朱勇身披亮银甲,甲片上的云纹被打磨得锃亮,他向前一步,声如洪钟,震得窗棂都微微发颤。

“你率两万辽东军为右翼,驻守龙门所至独石口一线。”朱瞻基的手指点向沙盘右侧的草原边缘,“其中一万骑兵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准备驰援主战场,切记保持通讯畅通,本将军的红旗令到,必须即刻出兵。”他稍作停顿,补充道,“再调拨两万京营精锐归你节制,加固长城隘口,用佛郎机炮封锁所有骑兵能通过的峡谷,确保右翼万无一失!”

“末将遵令!”朱勇抱拳应下,银甲碰撞声清脆利落。辽东军擅长在草原作战,京营则精于守城,两者结合正是防备瓦剌突袭的最佳配置。

议事厅内的参军们手持毛笔,飞速在沙盘上移动着代表各军的木牌:左翼六万兵马沿着洋河布防,木牌上插着红色小旗;右翼四万大军扼守独石口,木牌旁标注着火炮的符号;中军的位置则插着一面巨大的“平虏大将军”旗帜,代表着由朱瞻基亲自统领的十万主力。

朱瞻基看着沙盘上渐渐成型的阵型,指尖在宣府城的位置轻轻敲击。“大军主力与宣府守军汇合后,即刻加固城墙,修补垛口,把神机营的‘大将军炮’架在四座城门楼上。”他的目光扫过在场将领,“粮仓要派精兵看守,水源地加设暗哨,所有通往城内的道路都要埋设拒马和绊马索。”

“殿下,瓦剌若迟迟不来进攻怎么办?”有参军忍不住问道。

朱瞻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也先后勤已断,河套哗变后粮草不足,他耗不起。我们只需守好关隘,等他粮草耗尽,便是我军反击之时。”他顿了顿,声音沉稳,“接下来……就看也先敢不敢来攻了。”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斥候撞开房门禀报:“启禀殿下,瓦剌先锋已过野狐岭,距离宣府不足百里!”

朱瞻基猛地站直身体,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来得正好!”他抓起案上的令旗,对众将道,“各军按部署就位,传我将令——紧闭城门,升烟示警,神机营进入炮位,准备迎敌!”

议事厅内瞬间忙碌起来,将领们接过令箭匆匆离去,靴子踏在青砖上发出密集的声响。朱瞻基走到窗前,望着宣府城头迅速升起的狼烟,又看向北方天际线——那里很快将出现瓦剌铁骑的身影,一场酝酿已久的大战,终于要在这塞北边城拉开序幕。沙盘上的木牌静静伫立,仿佛已预示着这场决战的走向,而朱瞻基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决定大明与瓦剌的命运。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随风遗留谁规定海盗不能当大明首辅武侠,开局迎娶王语嫣妃傲天下,王爷为我披战袍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奇异世界奇闻录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无敌六王爷大清:第一廉官谍战:芒刺在喉极品假太监重生西晋当太子崛起的家族三国之应谋天下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我在边关契死士!帅教官开局穿成奶娃子御宠腹黑贤妻三国:我和贾诩祸害曹操清客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大唐再起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肥妃霸道,美病王溺爱情深大明小学生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美人如玉,史上最强大宋冷妃出逃,陛下快跟上紫塞秋风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从县令到称帝!大明,我来了!中世纪崛起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随波逐游数风流人物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开局从李云龙开始智械战争南明义军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龙吟壮歌绿罗也是罗马俺老爹是程咬金一把大狙闯大明入秦记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开局仙剑,古人傻眼了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