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眼中闪过一抹隐忍的痛楚,“当年周叔舍不得让周军去新省当兵,是周军想要跟我一起,背着他爸报了名。”
苏念讶然,“这就是你一直容忍周周的缘故?”
陆川点点头,“只能算其中一个原因吧。周叔从十几岁就跟着我爸,那些年枪林弹雨的,也救过我爸几次命。不看僧面看佛面,周叔这几年也挺不容易的。”
苏念凑在他面前,看着他的眼睛,小声问他,“那你说实话,今天如果周叔不动手,你会放她一马吗?”
陆川高高挑起眉毛,“关系到我陆家一家人的生死存亡,你觉得呢?天王老子站在我面前,我也得动手!”
到那时,两家这么多年维系的关系,可就真得彻底断了!
周成刚抢先动手,也是为了保护他的女儿。他想让陆家看在他的薄面上,对周周网开一面。
当然了,周成刚肯定也看得出来,陆川和苏念早就识破了周周的计划。
与其让陆川搜出周周的证据,啪啪打脸,还不如他亲自动手,大义灭亲。
至少脸面上还好看点。
两家的关系也不至于就此断了。
陆川没有料错,没过几天,就传来周周被带回家的消息。
但不是周成刚两口子哭求回来的,而是被周成刚亲自带着兵,给绑回来的。
当天晚上,周成刚夫妇到陆家做客,带来了一个消息:他们给周周报了名,与陆江陆原两兄弟一样,十天后一起出发去黑省。
老周的意思,是觉得周周一个女孩子,自己去那么偏远的乡下,希望陆家两兄弟,平时能够多照应着点。
周成刚一走,陆川立刻把兄弟俩叫到了一起,郑重提醒:去了黑省离周周远点,不要与她有过深的交集。
最好别去同一个公社。
当即得到了韩敏筝的一枚大白眼和老陆的一记后脑瓜。
韩敏筝也知道周周太能惹麻烦,就叮嘱两个儿子,“平时可以不管,到时托相熟的人暗中照料着。要是周周当真遇到了危险,在能力范围之内时,还是要伸手帮一把的。”
想了想又叮嘱一句,“但不要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及时跟家里和你周叔那边联系。”
两人郑重答应下来。
十天时间转眼就到。
一大早,陆家除了老陆,都去公社集合点送陆江陆原。
在集合点的人山人海里,苏念看到了胸带大红花的周周。
苏念以为周周肯定很丧很阴湿,没想到看到的居然是她士气高昂、神采飞扬的笑脸。
她正站在一处小高台上,台下是准备下乡的知青。周周兴致勃勃、有节奏地打着拍子,带着他们唱歌打气。
好吧,苏念承认,她思想觉悟没那么高,无法理解这些人的追求和理想。
她就想苟着,不想去乡下吃苦。
送走两兄弟,没几天就是北方的小年。
一大早,苏念准时被嘹亮的军号唤醒。
在这里住了大半个月,她已经习惯了每天听着军号起床,然后去外面的小广场,跟着老陆跑步。
很难相信,前世那个连早操都要找借口请假、多上一个早八都要叫苦连天的人,居然会每天准时起床跑步。
现在没有手机和网络,没有那么多娱乐项目,她每天标准八点半睡觉,早上标准五点半起床。
作息健康的不得了。
吃完早饭陆川就骑着自行车跑了出去,九点多还没回来。
陆新秋看出她有些无聊,笑嘻嘻地说:“念念姐,要不我带你去滑冰吧?这几天天冷,冰场肯定很热闹。”
苏念连忙摇头,“我才不去。”
上次陆川带着她去滑冰,她上去就摔了个四肢朝天,还好当时穿得厚,不然得摔出内伤来了。
她屁股到现在还疼着呢。
本质就是懒,能坐着绝不站着。
这要让她下乡做农活……
真的,想想都不可能。
昨天报纸上一则“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文章,掀起了知识青年下乡热潮。
现在出门,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
公社知青办这两天从早到晚都是人山人海,挤得满满当当。
供销社和国营商场里的货物被抢购一空,家长们都在忙着给孩子准备下乡要带的东西。
苏念百无聊赖地翻了翻手里的书:这是从大院的书店里借来的黄皮书,她前世已经看过的,这辈子闲来无事,又看了一遍,赖以打发时间。
门外传来自行车支架的响声,陆小妹惊喜的喊声响起,“念念姐,我三哥回来了。”
陆川进了门,站在门口没往里走,嘴里喷着白雾,甩着手套朝苏念招了招,“念念走,我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今儿特冷,穿厚实点。”
陆小妹一下子跳起来扑过去,“我也要去。”
她放假在家,没事可做,都会闷出蘑菇来了。
陆川抬手按在她的额头,将她推回门里,“大人的事,小孩儿别掺和。”
陆小妹高高撅起嘴。
陆川许诺,“回来给你带你最喜欢的糖栗子。”
“我还要糖葫芦。”
“行,给你买。”
苏念穿着军绿色大衣,一边围围巾,一边走出来,“去哪儿?”
陆川偏腿骑上自行车,一只脚撑着地,“到地方你就知道了。”
这么神秘?
陆川骑着自行车载着苏念去了公共汽车站点,将自行车寄下,两人坐着车一路往东。
最后在一片四合院住宅区下了车。
苏念心跳加速,隐隐有个猜想出现在脑海中。
陆川带着她在胡同里钻来钻去,绕得苏念头都晕了,才在一座院子门前停下。
灰砖灰瓦,朱红色的金柱大门,门庭进深一米五左右,门宽两米半左右。大门两侧有两个被砸坏的石墩,估计原先应该是两个小石狮子。
陆川从棉袄兜里拿出一把钥匙,打开门上的锁,朝苏念摆了摆头,“愣着干嘛?进来。”
这是一座面积不算小的二进四合院。
前院倒座三间,加大门和门房。
过了垂花门,是四四方方的一方庭院。地方很宽敞,院内干净整洁。有正房五间,三正挂两耳,东西各三间厢房。
四面游廊将房子连接在一起。
廊柱的红色油漆和屋檐下的彩绘已经斑驳,院中方砖墁地,砖缝间透着未磨掉的青苔。
廊下的青石板台阶,经年累月地踩踏,青石板变得光滑圆润,到处都带着沧桑岁月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