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马路蒸腾的热浪扭曲了圣马克街的轮廓,六个男孩挤在消防栓投下的菱形阴影里。吉米用生锈的扳手敲着漏水的龙头,水滴溅到鲍勃补丁摞补丁的背带裤上,瞬间蒸成盐霜。
\"敢不敢去旧码头?\"汤米吐出嚼成渣的甘草根,指着有轨电车轨道尽头,\"我哥说那儿堆着破产银行的保险柜。\"他脚上左鞋是父亲的老工作靴锯成的,右鞋还留着前年万圣节的巫婆彩绘。
林小雨的倩影扫过街角\"胡佛村\"的纸板棚,停在三米外的槐树荫下。她宛如从1930年的美国走出来的时尚女郎。
那一头乌黑的秀发被精心烫成了富有层次感的波纹卷发,发卷如同波浪般柔美地垂落在脸颊两侧。
林小雨几缕卷发俏皮地散落在额头,恰到好处地增添了一丝灵动与妩媚。在发间,别着一枚小巧的钻石发夹,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点点。
她上身穿着一件修身的丝质低领衬衫,领口露出白皙的肌肤,隐隐散发着女性独有的魅力。衬衫的袖口微微收口,用精致的蕾丝花边装饰,每一次抬手间,花边就像舞动的精灵。
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小香风短款外套,短款的设计更加突出了她盈盈一握的纤纤细腰。外套上有着简单却不失高雅的金色纽扣,纽扣上刻着细腻的花纹,彰显着独特的品味。
下身搭配一条及膝的红色丝绒长裙,丝绒的质地让裙子看起来非常有质感,在光线的照耀下仿佛流动的火焰。
裙子的腰线很高,精妙地把身材比例拉升得更加完美,裙摆呈微微的A字形散开,走起路来摇曳生姿,裙子侧面还开了一道小缝,随着每一步走动,那若隐若现的小腿肌肤如同最诱人的画卷。
脚蹬一双黑色的高跟鞋,鞋跟又细又高,鞋面是由柔软的小羊皮制成,上面镶嵌着黑色宝石交织而成的图案,恰好能映衬到红色的裙装,每踏出一步都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叩响时尚大门的钟声。
再看她的配饰,耳朵上戴着一对珍珠耳环,那圆润的珍珠透着淡淡的光晕,散发着优雅高贵的气息。
脖子上则挂着一串三层珍珠项链,珍珠大小错落有致,与耳环相互呼应。
手上拿着一个小巧的黑色手拿包,包身用精致的金属链装饰着,包面上有一个用金线刺绣而成的玫瑰图案,虽然简洁,却充满了华丽的质感。
而王小明则是在路边,蹲在地上舔着一美分一支的柠檬冰——包装纸上印着罗斯福竞选广告,冰棍儿是教堂赈济餐发的。
\"他们在讨论怎么撬保险柜,\"林小雨耳语,\"但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保险柜里可能残留的金粉。\"
六个影子顺着铁轨蛇行。经过废弃的袜子厂时,查理捡起半截纺锤:\"赌你们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撬棍!\"厂墙上的招贴画还鲜艳如新:1928年女工们举着\"周薪12美元\"的横幅微笑。
旧码头的铁皮棚下,保险柜像墓碑群般林立。吉米发现某只柜门嵌着颗弹孔,凑近窥视时撞落块铜锈。男孩们突然静默——铜锈碎屑在夕阳里泛着虚妄的金光,恍若他们父亲在炼钢厂见过的铜水。
林小雨从珍珠手袋掏出镀银望远镜:\"看第三排左边第二个保险柜。\"王小明调整焦距,看见柜缝里卡着张泛黄的支票,金额栏赫然写着\"美元\"。汤米正用纺锤捅那张纸,纸屑在穿堂风里化作1930年通用汽车的股票凭证。
男孩们最终撬开的是装结婚证的柜子。查理把蕾丝头纱系在生锈铁架上,乔伊用领带夹当戒指。
当新娘新郎在保险柜阴影里交换甘草根戒指时,有轨电车从码头另一端隆隆驶过,车窗里飘出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音符与海鸥的悲鸣在德拉瓦河上空缠斗。
暮色渐沉,林小雨收起望远镜:\"知道吗?这些孩子里会有两个死在战场,一个成为工会领袖,还有一个会在1954年买下这座码头。\"
她裙角的槐花香随晚风散去,\"但此刻他们只是相信破铁柜里藏着黄金的傻瓜。\"
“不,相信破铁柜里藏着黄金的男孩子们可不是傻瓜,相信我,我能体会他们的心情。”破天荒,王小明居然敢为了几个素不相识的男孩子反驳林小雨的话语,或许是因为他也还未从男孩子毕业,狠狠代入了吧?
他像自由女神高举火炬般,高举手中雕刻着“oNE more”的冰棍棒,“寻找破铁柜的过程对于男孩们来说是一场有趣的冒险,破铁柜是冒险时的收获,那它就是可能藏有宝藏的宝箱。哪怕宝箱里真的空空如也,那打开宝箱的过程也是满足了他们宝藏般珍贵的好奇心。”
“噗嗤!”林小雨看着王小明信誓旦旦的傻瓜模样,忍不住笑出声音。
她点点头,像个无奈的母亲看着自己倔强的孩子一样微笑着附和,“是是是,男孩子们还有你的好奇心都是最珍贵的宝藏,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哎嘿嘿……不过,林老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程跟这六个男孩子有关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倒其实跟这六个孩子无关,在今天的费城,其实还有另外六个孩子在一起玩耍。”
林小雨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作者是莫顿·亨特(美)。”
“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里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
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个大困难。”
林小雨掏出一只看似平平无奇的怀表,逆时针转动指针,就将时间拨回了中午。
王小明再一次感受到1932年7月的费城的热浪裹着沥青融化的焦味扑在皮肤上,他扯了扯浆硬的衬衫领口,看见林小雨红色丝绒长裙的裙摆正被热风掀起一道涟漪——她站在梧桐树荫下,目光穿过蒸腾的空气,落在六个奔向悬崖的男孩身上。
五个男孩勇往直前,朝着虽然只有60英尺左右的悬崖前进,但对于留在最后面,那个迟疑不定的瘦弱男孩来说,那不高的悬崖已经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但或许是因为最好朋友的激将,或许是自己本身渴望超越自己极限的欲望,小亨特最终还是跟着男孩们一起爬上了悬崖。
只可惜在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小亨特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他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他努力往上爬着。
\"那病恹恹的孩子不会掉下来。\"林小雨回答,宽慰着其实同样有些恐高的王小明,指尖摩挲着挂在胸前的怀表。表盖内侧嵌着片悬崖岩屑,此刻正微微发烫。
他们看着瘦小的小亨特被同伴们甩在最后。男孩的膝盖在粗布裤里打颤,手指抠进岩缝时,指甲盖泛出不健康的青白色。当其他孩子像岩羊般蹿上岩脊时,他正卡在三十英尺高的凸石处,汗珠顺着脊椎滑进裤腰,在石灰岩上洇出深色斑点。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小亨特努力向他们爬过去。他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小亨特感到反胃,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王小明他们看着小亨特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他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降临时,男孩们的哄笑随蝉鸣一同沉寂。小亨特的指节在岩面上擦出血痕,哭声像受伤的幼兽。
他后来写到他当时的感受,“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林小雨的裙角扫过草丛,惊飞了藏在鼠尾草丛里的萤火虫,这些微光让小亨特误以为是母亲提灯寻来,直到父亲浑厚的声音穿透暮霭。
\"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小亨特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小亨特怒吼着。
“听我说,”亨特先生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
亨特先生的手电筒光柱切开暮色,照在儿子脚下一块月牙形岩石上。他皮鞋底踩着干枯的臭椿叶,语气平静得像在厨房教孩子削土豆,\"挪右脚,八英寸,对,就是那个长着地衣的凸起。\"
小亨特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他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小亨特觉得这看起来他能做到。于是他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很好。”亨特先生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
小亨特照做了。
“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再一次,小亨特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亨特先生说的往下爬,他强调每次小亨特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儿子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亨特先生一直在告诉小亨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他能做。
王小明看见林小雨在笔记本上速写:光斑在岩壁游走的轨迹,小亨特颤抖的小腿肌肉,还有亨特先生攥着手电筒发白的指节。
当男孩最终跌进父亲怀抱时,她撕下画纸折成纸飞机,任其载着崖壁的月光飘向费城河。
\"这个父亲和牧羊人一样会种树。\"林小雨轻抚怀表,岩屑已冷却成灰白色,\"他在儿子心里栽了棵歪脖子松,教每片叶子都记得如何抓住岩缝。\"
林小雨继续将怀表顺时针转动:
1945年1月。亨特驾驶飞机滑上跑道,然后用力将风门杆推向前方。他记得至少我他知道该怎样做我必须要做的。他所要做的就是让飞机起飞,然后爬上英尺的高空,然后向东飞越东英格兰;这就是他需要想的,这个我他能行。
然后,北海就在前面,他对自己说,他要做的就是在这个位置飞行20分钟,直到飞机穿过荷兰的舒文岛,就这样,这个他能行。
过了舒文岛之后,领航员告诉他转向125度,然后飞行10分钟,直到飞机的下一个转换点。很好,不是很困难,这个他能行。
就这样,亨特驾驶着轰鸣的小飞机穿过荷兰进入德国,飞过田野、森林、城市、河流和山脉。他从来没有预想过整个行程,而只想着这段里程;从来没有想过还有多少时间,而是集中精力度过每个短暂的时间片断和每段测量好的里程,直到最后耀眼的阳光照射在前面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几分钟后飞机飞离了敌占区,平安归来。
1957年1月,在辗转反侧了多个晚上,亨特不断思考他认为自己能够完成的不可能的书稿,他再次记起了儿时的那一课:尽管他知道目标,但是如果他只看接下来的这一步,他就能够避开恐慌和昏头转向。
“我得把目光放在第一章。我所要做的就是阅读我在图书馆找到的有关古希腊人爱情的资料;这不是那么困难。然后我告诉自己我所做的就是把笔记分类,把这一章分成几个小部分;这个我能行,然后我开始着手写第一部分,强迫自己不再去看前面的路。”带着这种想法,亨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睡着了。
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亨特度过了长达两年半的时间。然后,在一个令人兴奋的下午,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也就是第653页诞生了,而他就像小孩子一样,在客厅的地板上高兴地翻着跟头。
几个月后,他拿到了自己所写的第一本书——《恋爱的自然史》,这本书被每月一书俱乐部选中。在收到第一本书的几个星期之后,他读到了有关此书的第一篇主要评论,这篇表扬此书的评论刊登在《纽约时报》的书评上。
有一段时间,亨特会偶尔翻阅这本书,对于自己居然能够完成它而感到惊讶,而且明白了从很久以前,当他在黄昏来临,仍趴在那个小小的悬崖上时,他就明白了他能行。
1963年9月,亨特打开公寓的门,把行李搬进来,然后关上门。
他自言自语,“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不是很难。在我的一生中,我不断记起那一课,每次一步,就一步,我能行。
首先是找一间公寓;在我做到这一点之前,我没有希冀未来。然后开始着手布置两个房间,在这个完成之前,我没有希冀未来。我搬了进来;我有了自己的小窝,而且这儿看起来还不错。我打开行李,打了几个电话,定了午饭,感觉就像在家一样。很好;这步已经完成了。”
在随后的一年,亨特开始了新生活,办完了离婚事宜,学会了一些社交和情绪技能——这是一个单身中年男人所必需的(他在后来的五年中一直未婚),甚至还通过了厨师学位考试。
更令他惊讶的是,他居然还发现了自己知道怎样达成一个遥远、艰巨的目标。
“……我还惊讶地意识到,在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每当我遇到一个遥不可及、令人害怕的情境,并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应付——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自己上过的那一课。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回头看时,不禁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自豪。”
林小雨在王小明面前读着1988年第一期的《当代少年》,然后她说,“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走到困难的终点。”
王小明听后,忽然灵光一闪,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错,遇到困难,方法其实很简单。”林小雨鼓掌,表示赞赏,“不过,这句话,我们已经还会学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