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将全息投影仪转向教室窗户,晨光穿过振翅的寒鸦虚影,在王小明的课桌上织出流动的光斑。\"今天我们要走进《动物笑谈》,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她轻点平板,空中浮现出青年学者跪在河滩学雁叫的立体影像。
“本文选自他的第一本通俗科学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经常被认作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之一。他开发了从一个早期时代开始的一种方法,从他的老师奥斯卡·海因罗斯·洛伦茨处学习了本能行为,并在部分鸟类(特别是灰泥鹅、寒鸦和家鹅)中使用。他也再发现了原则印(最初描述源自于道格拉斯·斯伯丁)在行为讨厌的鸟上。”
王小明戳了戳投影中劳伦兹翘起的发梢:\"这科学家怎么像鸭子似的?\"
\"这正是他最伟大的地方。\"林小雨调出1935年的研究日志手稿,潦草的德文笔记间突然蹦出只三维渡鸦,\"他坚持与动物同吃同住,甚至像今天我们要见证的——\"她突然按下遥控器,教室空气里弥漫起多瑙河畔的潮湿青草气,\"成为雁群的首领。\"
实验室的铜制门把手上凝结着露珠,王小明发现自己的运动鞋正在溶解成1936年的鹿皮短靴。林小雨的白大褂化作亚麻布连衣裙,发间的铅笔变成渡鸦羽毛发饰。他们穿过一道由寒鸦羽毛编织的拱门,翅膀拍打声里夹杂着老式打字机的咔嗒声。
晨雾中的多瑙河闪着汞银色光芒,林小雨的帆布鞋刚踩上多瑙河岸的湿草,晨雾里就传来忽高忽低的哨声。
王小明他们刚转过美泉宫东翼的蔷薇花篱,就被眼前场景钉在原地,比观看影像更加震撼人心的永远是亲眼所见的真实:晨雾中跪着个浑身沾满草屑的男人,亚麻衬衫领口别着枚渡鸦羽毛胸针,卡其色马裤膝盖处磨得发白。
那人左耳塞着支铅笔,右耳挂着条正在扭动的蚯蚓,卷曲的棕发里卡着片翠鸟尾羽——二十六岁的康拉德·劳伦兹正用门牙咬着细绳,给新破壳的灰雁雏鸟系标识环。
\"注意他的靴子。\"林小雨轻声提醒。王小明看见劳伦兹沾满河泥的狩猎靴边沿,三只刚睁眼的幼鸭正把他的鞋带当成芦苇丛嬉戏。科学家突然仰头发出一串颤音,喉结滚动的频率竟与远处寒鸦群的晨啼完全同步,惊得露珠从紫藤叶上簌簌坠落。
当劳伦兹转身取饲料罐时,王小明看清了他鼻梁上叠戴的两副眼镜:外层是铜框观察镜,里层是布满划痕的圆框镜片。
呢外套右口袋鼓囊囊的,露出半截渡鸦喙标本和卷边笔记本,封皮上潦草地画着戴礼帽的青蛙漫画。
他的怀表链上串着六个不同型号的鸟爪印模,随动作在晨光里叮当作响。
\"早安,小观察者们!\"劳伦兹突然用英语喊道,嗓音里带着沼泽地的潮湿气息。他直起身时,五只椋鸟雏鸟从外套下摆扑棱棱飞出,金绿色羽毛混着草籽雨点般洒落。王小明注意到科学家左手小指缠着绷带,上面还沾着新鲜的鱼鳞反光。
\"蹲下来,让它们看见你的眼睛。\"劳伦兹将笔记本垫在膝下,雏雁们立刻围成半圆。劳伦兹外套右侧口袋露出半截羽毛收集册,渡鸦金翎与寒鸦蓝羽交错排列,像是本会呼吸的色谱图。当他把面包屑撒向空中时,二十只雏雁突然同时仰头,橘色喙尖组成的波浪在晨光里起伏。
\"印随行为正在形成。\"林小雨翻开皮质笔记本,纸页间突然飞出活体萤火虫,组成\"Lorenz\"的发光字母。王小明看见自己的影子被拉长成幼雁形态,靴尖沾着的蒲公英种子正随着劳伦兹的哨声节奏发芽。
实验室的木地板随着寒鸦振翅微微震颤。劳伦兹站在哥特式拱窗下,正用银汤匙敲击装满水的烧杯。
三只寒鸦立刻从标本架上俯冲,衔来螺丝钉、玻璃弹珠和发亮的锡箔纸片。\"它们在用人类丢弃物装饰巢穴。\"林小雨轻声说,羽毛笔在记事本上速写出寒鸦搬运路线图。
王小明发现自己的运动鞋带被幼雁当成了芦苇茎。当他试图后退时,劳伦兹突然发出短促的鸣叫——那是灰雁警告危险的信号音。所有雏鸟立刻缩成毛球,只有领头的幼雁昂首挡在同伴面前,未长全的飞羽在穿堂风里抖动。
午餐时分,劳伦兹从帆布包掏出个油纸包,抖落出沾满面包屑的苹果派碎块。二十三条红鲫鱼在露天水池里列队游过,每条鱼背鳍上都系着不同颜色的丝线。
\"它们在记住洄游路线的气味标记。\"林小雨用钢笔尖轻点水面,最大那条鲫鱼突然跃起,在空中划出银弧。
当劳伦兹四肢着地爬过草坪时,十二只灰雁幼雏排成精确的三角形紧跟其后。王小明注意到科学家裤管里掉出个玻璃管,管底沉着七种不同鸟类的绒羽。
\"这是印随实验的样本。\"林小雨用镊子夹起片渡鸦羽毛,\"刚破壳的幼鸟会把第一个移动物体认作母亲。\"
暮色染红维也纳森林时,劳伦兹站在橡树下吹奏木笛。归巢的寒鸦群在空中编织出变幻的星图,每声啼叫都在暮霭里荡开涟漪。王小明忽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被拉长成水禽形状,而林小雨的帆布包上沾满蒲公英绒毛,像缀着星星的银河。
\"看那只头雁。\"林小雨指向最后掠过钟楼的灰雁,它的左翼有片与众不同的白羽,\"三周前它还把洒水壶当成伴侣。\"
劳伦兹的外套在晚风里鼓成船帆,口袋里飘出张泛黄的观测记录——上面画满幼雁学习飞行的失败轨迹,每个歪斜的箭头都浸着蜂蜜与阳光的气味。
当夜莺开始啼鸣时,实验楼的灯光次第亮起。王小明看见劳伦兹跪在生态箱前,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运甲虫鞘翅。玻璃上的水汽凝结成银河,每颗露珠里都晃动着动物眼睛的倒影。
王小明坐在美泉宫花园的长椅上,看着最后一丝暮光在寒鸦翅膀上熄灭。林小雨翻开《动物笑谈》的德文原版,书页间飘落片金合欢叶,叶脉纹路竟与劳伦兹手稿上的观察图表惊人相似。
\"为什么劳伦兹博士要学鸭子走路?\"王小明揪着运动鞋上干结的泥块,那是上午被幼雁群追逐时溅上的。
林小雨用钢笔尖轻点书中段落:\"你看这段描写他匍匐在草丛学野鸭叫——科学家把这种沉浸式观察称为'行为镜像法'。\"钢笔的墨迹在暮色中泛着靛蓝,像多瑙河黎明前的水色。
远处传来寒鸦归巢的扑棱声,王小明突然指向天空:\"就像昨天那群寒鸦!它们看见劳伦兹博士在屋顶学鸦叫,才会把亮片丢到他帽子上!\"
\"这正是书里说的'科学需要天真的眼睛'。\"林小雨翻到插图页,劳伦兹胡子挂着草茎的照片旁有行批注:研究者应当成为动物世界的公民。她突然模仿起灰雁的警戒鸣叫,惊得三只麻雀从冬青丛中炸飞。
王小明笑起来:\"您学得比博士还像!\"
\"因为我今早发现,\"林小雨从帆布包掏出个锡箔纸团,展开是劳伦兹丢弃的咖啡滤纸,\"他在模仿动物前,会先喝半杯浓缩咖啡——这大概就是科学家的仪式感。\"
暮色渐浓时,他们路过实验室敞开的窗户。劳伦兹正对着满桌渡鸦羽毛朗读数据,语调起伏如求偶期的夜莺。王小明瞥见摊开的手记本上画满涂鸦:戴眼镜的寒鸦、穿白大褂的鲫鱼,还有摆弄显微镜的刺猬。
\"书里说动物会闹笑话,\"王小明踢开颗松果,\"但我看到的是它们在认真生活。\"
林小雨停在路灯下,飞蛾将她的影子投在《动物笑谈》封面上:\"所以作者用'笑谈'这个词——既是对人类观察视角的自嘲,也是对生命奥秘的敬畏。\"她突然指向阴影交界处,两只田鼠正为樱桃核跳起滑稽的旋转舞,\"你看,这就是活着的《动物笑谈》。\"
回到家里,王小明发现书页间夹着片渡鸦羽毛。蓝黑渐变的羽管在灯光下流转虹彩,恰似劳伦兹虹膜里跳动的科学热忱。当车轮碾过轨道接缝时,他忽然读懂扉页上的献词:献给所有愿意为真理学鸭叫的人。
……
**王小明的课后作业单**
**课题:动物行为观察员日志**
**学科融合:语文动物行为学**
---
### **观察任务**
1. **对象选择**
- 观察小区流浪猫的社交行为(如:打招呼、争地盘)
- 或公园麻雀的觅食策略(如:试探、合作)
- 或家中\/校园昆虫的移动轨迹(如:蚂蚁搬运、蝴蝶访花)
2. **记录要求**
- 每日15分钟定点观察,连续3天
- 标注时间、地点、天气(例:day1 17:30 梧桐树西侧 多云\/气温22c)
---
### **作业内容**
#### **A. 观察日记(40分)**
- **模仿劳伦兹的\"天真之眼\"**:
? 记录一则最有趣的行为片段(200字内)
? 要求包含:
- 至少3个拟声词(如麻雀\"啾啁\"试探面包屑)
- 1处动物\"犯错\"的细节(如幼猫扑空落叶后的歪头)
- 1个人类视角的反思(例:\"我举相机时,是否像闯入领地的笨拙巨兽?\")
#### **b. 行为分析(30分)**
- **成为\"动物心理学家\"**:
? 选择1个观察片段,分析:
1. 该行为可能的目的(生存\/社交\/游戏?)
2. 人类行为对动物的影响(例:投喂改变麻雀的觅食路线)
3. 如果用劳伦兹的方法模仿动物,你会怎么做?(设计1个互动实验)
#### **c. 创意写作(30分)**
- **角色互换:假如你是被观察的动物**
? 以《人类笑谈》为题,写一篇300字动物视角的观察日记
? 要求包含:
- 对人类某种行为的困惑(例:\"两脚兽总对着发光的板子傻笑\")
- 1处拟人化比喻(例:\"他们的幼崽追逐圆形物,像幼鸦迷恋锡箔纸\")
- 结尾模仿《动物笑谈》的幽默语调
---
### **提交形式**
- **科学笔记**:用表格整理观察数据(时间轴+行为关键词+猜测动机)
- **文学创作**:将b、c部分合并为图文手账(可手绘\/拼贴)
- **彩蛋任务**:在作业角落藏1个\"劳伦兹式细节\"(如:用咖啡渍画只寒鸦)
---
### **林小雨的提示**
> \"记住劳伦兹跪在泥地里学雁叫的样子——好的观察者要先脱下'人类滤镜'。你记录的不仅是动物的生活,更是万物共通的生存诗意。\"
### **拓展思考**
- 如果诸葛亮穿越到现代,他会如何观察城市鸽子?
- 《动物笑谈》与《诫子书》对\"学习\"的定义有何异同?
(作业纸背面印着寒鸦简笔画,翅膀下藏着一行小字:\"真理藏在冒傻气的坚持里\")
……
王小明的《人类笑谈》观察日记:
观察员:维也纳寒鸦corvus_0927
时间:公元2023年10月23日 晴\/15c
今日在东方某地铁口,两脚兽族群上演年度迁徙大戏。晨光初现时,成年个体手握发光石板(疑似新型甲壳),眼球以每秒三次频率颤动。幼崽们背负重壳蹒跚而行,壳上印着\"三年模拟\"图腾——这或许是他们成年的蜕皮仪式?
最费解的是正午奶茶店仪式:数十只两脚兽排成弯曲蚯蚓阵,用前肢高举金属圆片对准发光树桩(店员称之\"扫码\")。某雌性幼体为抢夺粉色液体(疑似花蜜变异体),竟施展\"假摔扑地术\",其尾椎骨撞击地砖声清脆如啄破蜗牛壳(\"咚!\")。
注:经24小时追踪,发现该族群存在\"空心仙人掌杯\"崇拜情结,饮毕必对空杯拍照,喉部发出\"咔嗒\"声。建议学术委员会将此行为归类为:无实质收益的社交占卜术。
**科学注释**
1. 发光石板=智能手机(homo sapiens screenus)
2. 蜕皮仪式=书包磨损导致的布料脱落
3. 假摔扑地术=人类青少年争抢限量奶茶行为
(本鸦在文稿边缘用咖啡渍拓印翅膀纹理,致敬劳伦兹博士沾满鸦羽的研究手稿。另注:若两脚兽需要行为矫正,建议他们集体去多瑙河边学鱼吐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