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选自《铁箫人语》,登上《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
林小雨轻轻推开北京四合院那扇斑驳的木门,“嘎吱”一声,仿佛推开了时光的大门。1982 年的槐花香瞬间弥漫开来,然而,这甜美的花香中却又夹杂着丝丝消毒水味,两种味道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氛围。
“文章写于1982年5月6日,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王小明紧随其后踏入四合院,他的目光被石阶缝里钻出的几株蒲公英吸引。
微风拂过,蒲公英的白絮轻轻飞舞,有一些粘在了晾晒的蓝布病号服上。王小明走近细看,那病号服显然已经穿了很久,领口处磨得发白。
林小雨轻声说道:“那是宗璞弟弟的睡衣,宗璞这些年一直细心照料着生病的弟弟,这院子里的每一处,都承载着她的回忆与坚守。”
王小明想象着宗璞在这个院子里,一边照顾弟弟,一边坚持文学创作的场景。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她不仅要承受亲人患病的痛苦,还要在文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这份坚韧与担当,让王小明对宗璞充满了敬佩。他弯下腰,轻轻摘下一朵蒲公英,看着那洁白的冠毛球,思绪仿佛也随着白絮飘远,飘进了宗璞的故事里。
两人走进屋内,昏暗的光线中,能看到墙上挂着一些宗璞的书法作品和她与家人的合照。照片里的宗璞面带微笑,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忧虑,那是对弟弟病情的担忧。而她的弟弟,躺在病床上,面容憔悴。
王小明轻声问道:“宗璞阿姨既要照顾弟弟,又要进行文学创作,一定很辛苦吧?”林小雨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她承受了太多。但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放弃写作。在弟弟的病榻前,她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
他们来到书桌前,桌上堆满了书籍和手稿。王小明轻轻翻开一本手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些地方还涂改了多次。
林小雨说:“这些都是宗璞的心血,她在照顾弟弟的间隙,争分夺秒地创作。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
王小明看着这些手稿,心中感慨万千。宗璞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学梦想,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想起自己曾经遇到一点困难就轻易放弃,不禁感到一阵羞愧。
……
宗璞静静地蹲在紫藤架下,专注地煎着药。铝锅的把手缠着湿布,那是防止烫手的简单举措。
药汤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热气腾腾,伴随着阵阵苦涩的药香。在这看似平常的场景中,却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气息。
突然,宗璞停下手中的动作,搁下蒲扇,缓缓伸出指尖,轻轻抚过青砖上的蜗牛壳,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小弟昨夜又咯血了。”
她的目光有些呆滞,盯着那蜗牛壳,仿佛思绪飘到了昨晚那揪心的场景。此时,蜗牛壳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珍珠色的光泽,可在宗璞眼里,却像极了小弟x光片上那令人担忧的肺部阴影。
王小明的视线被藤椅扶手吸引,只见扶手上的漆面竟被攥出了深深的指痕。不难想象,昨夜在急诊室里,宗璞是怎样紧紧抓着扶手,内心承受着怎样的煎熬与恐惧。
石桌上摊开的病历本,上面潦草写着“肺纤维化晚期”几个字,那墨迹不知何时被露水晕染,竟成了灰色的蝶状,仿佛是命运无情的捉弄,给这个本就沉重的场景又添了几分悲凉。
林小雨轻轻走到宗璞身边,蹲下身子,轻声安慰道:“宗璞老师,您别太担心,小弟一定会好起来的。”
宗璞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但更多的还是深深的无奈与忧虑。她望着药锅,缓缓说道:“这些年,看着小弟被病痛折磨,我却无能为力,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我又不能倒下,我得陪着他,还得把我们的故事写下来。”
王小明站在一旁,看着宗璞那瘦弱却又坚强的背影,心中满是敬佩。在这样巨大的困境面前,宗璞不仅要承受亲人病重的痛苦,还要肩负起家庭与文学创作的责任。
他深知,宗璞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这样艰难的心境下诞生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不屈。
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里,宗璞的坚韧与无奈,如同这苦涩的药汤,深深地触动着王小明的内心,让他对亲情、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林小雨轻轻碰了碰少年王小明的手背,微微示意他看向西墙根。只见一穗紫藤不知何时已攀过瓦檐,淡紫色的花苞如串串风铃般垂落在宗璞的发间,与她略显苍白的头发形成鲜明对比,美得有些不真实。
宗璞原本沉浸在对弟弟病情的忧虑中,这时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紫藤吸引。她下意识地起身,却不小心碰落了药罐盖。
只听“啪”的一声,瓷片溅进花丛,惊起几只粉蝶,扑闪着翅膀飞向天空,仿佛被这突然的变故惊扰。
“这藤去年冻死了。”宗璞喃喃自语着,缓缓蹲下身子,全然不顾手指上还沾着的药汁,伸手去轻轻扶起花枝。
王小明的目光落在宗璞腕上,那只上海表的指针停止在凌晨三点,不难猜到,那正是弟弟第一次病危的时刻。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定格,记录下了宗璞人生中最痛苦的瞬间。而此刻,这株原本已被认为死去的紫藤,却在不经意间重新焕发生机,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让宗璞心中五味杂陈。
林小雨默默走上前,轻轻拾起半片青瓷。阳光透过那破碎的缺口,在病历本上投出花瓣形的光斑,这意外的景象竟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她看着宗璞,轻声说道:“您看,碎瓷也能成景。”这句话看似简单,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宗璞微微一怔,抬起头看着林小雨,又看向那花瓣形的光斑。在这一瞬间,她似乎明白了林小雨的用意。
生活虽充满了苦难与挫折,就像这破碎的药罐盖,但只要用心去发现,仍能在困境中找到美好的一面,就如同这碎瓷投下的美丽光斑。
王小明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里,宗璞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她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都让他深受触动。
而林小雨用碎瓷成景的举动,更是让他看到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他深知,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失去希望,要像宗璞一样,勇敢地面对,努力在苦难中寻找美好。
此时,那穗紫藤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淡紫的花苞仿佛也在传递着一种生命的力量,让这个充满苦涩与希望的小院,多了一份别样的温暖。
此时,药汤的咕嘟声渐渐变小,预示着药即将煎好。宗璞起身,准备去端药,她的动作有些迟缓,却又透着一种坚定。王小明赶忙上前帮忙,他小心翼翼地端起药锅,跟着宗璞走向屋内。
……
正午时分,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暴雨骤至。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打在地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
宗璞见状,急忙跑去收晾晒的书稿,她的脸上满是焦急之色,那些书稿是她心血的结晶,怎能被雨水淋湿。
就在这时,王小明突然拽住她的衣袖,兴奋地喊道:“花开了!”宗璞下意识地停下手中动作,顺着王小明手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暴雨中的紫藤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如瀑布般奔涌而下,那淡紫色的花朵在雨中迅速变幻,渐渐变成了雪青色,如梦如幻。
宗璞怔怔地立在廊下,一时间竟忘记了手中的书稿和脚边滚动的药罐。
药罐在地面上滚出沉闷的响声,却丝毫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在那雨帘之中,她的眼神渐渐变得迷离,仿佛看到小弟蜷缩的身影与藤蔓重叠在一起。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想起小弟十四岁在清华园捉迷藏时,也曾像这样调皮地藏在紫藤架下,那纯真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然而此刻,小弟却在病痛的折磨下日渐憔悴,这强烈的对比让宗璞心中一阵刺痛。
“花穗在长。”林小雨的声音轻轻传来,她指向紫藤新抽的嫩枝。宗璞这才回过神来,顺着林小雨所指看去,只见昨日还蜷曲的苞片如今已舒展如帆,在风雨中昂扬挺立,仿佛在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宗璞的心中感慨万千,这株紫藤在历经寒冬,看似死去之后,竟能在暴雨中绽放出如此绚烂的花朵,新的花穗不断生长,充满了生机。
而自己和小弟,在面对生活的苦难与病痛的折磨时,又何尝不能像这紫藤一样,即便身处困境,也要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
就在这时,宗璞手中的钢笔忽然滚落,掉落在《铁箫人语》的草稿上,瞬间洇出一朵墨花,恰似暴雨打落的紫藤花瓣。
这意外的一幕,仿佛是生活在这艰难时刻给予的又一个特别的注脚。
宗璞弯腰拾起钢笔,看着那洇开的墨花,心中默默坚定了信念。
她知道,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要像这紫藤一样,坚守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陪伴小弟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用文字记录下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让生命之花在困境中绽放出别样的美丽。
……
深夜,寂静的医院被急诊铃的尖锐声响打破。宗璞神色匆匆,正往帆布包里塞着《本草纲目》,慌乱中带出了小弟的高中校徽。那枚校徽承载着小弟青春的回忆,此刻却让宗璞的心揪得更紧。
王小明站在抢救室外,心情沉重,下意识地数起地上散落的紫藤花瓣:“十七片完整的,三片残缺的。”花瓣的命运似乎也隐喻着小弟此刻生死未卜的状况。
护士推开窗换气,一阵夜风吹来,卷进几缕藤香。这熟悉的藤香,在这紧张压抑的氛围中,竟带来一丝别样的慰藉。
宗璞坐在抢救室外的椅子上,目光紧紧盯着IcU的门,在监护仪闪烁的绿光里,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王小明说道:“这藤是我母亲种的,十年没开花。”
她轻轻摩挲着弟弟浮肿的手背,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昨夜花开时,他血氧升到九十了。”仿佛那株紫藤花与小弟的病情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花开似乎也带来了一丝生的希望。
王小明顺着宗璞的目光,望向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将紫藤的影子清晰地投影在IcU的白墙上。
花影随着呼吸机的节奏轻轻摇晃,仿佛在为小弟的生命祈福。王小明知道,宗璞心中一定充满了担忧与期待,那株母亲种下的紫藤,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情感,如今又与小弟的生命紧紧相连。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宗璞和王小明都陷入了沉思。宗璞回忆着与小弟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时光与此刻的担忧交织在一起,让她的内心五味杂陈。
王小明则在心中默默祈愿,希望小弟能平安度过这一关。
月光下的花影,就像一个无声的见证者,见证着宗璞对弟弟深深的关爱,也见证着生命在苦难面前的坚韧与脆弱。
而这一夜,对于宗璞和王小明来说,注定是一个充满煎熬与希望的漫长之夜,他们在这花影的陪伴下,等待着命运的宣判,期盼着奇迹的发生。
五日后,幸运的曙光终于照进了这漫长的苦难。小弟的病情有所好转,转入了普通病房。宗璞的脸上虽仍带着疲惫,但眼中却多了几分欣慰。她小心翼翼地推着轮椅,将弟弟带到紫藤架下。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都愣住了,落花铺满了地面,宛如一条淡紫的地毯,如梦如幻。林小雨轻轻蹲下身子,拾起一个完整的荚果,说道:“里面有种子。”那荚果在她手中,仿佛承载着新的生命与希望。
王小明看着宗璞轻轻地把荚果放进弟弟掌心。弟弟那原本苍白如纸的手指,像是感受到了生命的召唤,突然微微颤动起来,然后在宗璞手心里艰难地划了一个“生”字。
宗璞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紧紧握住弟弟的手,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力量与信念传递给他。此时,藤架上新生的卷须正努力地攀向六月那灿烂的朝阳,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似乎也在为小弟的新生而欢呼。
“昨天拾到您掉的稿纸。”林小雨轻声说道,同时递上那张皱褶的纸页。
宗璞接过,看到《紫藤萝瀑布》的题头下,泪痕与墨迹一同干涸,仿佛记录着这段时间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宗璞凝视着这张稿纸片刻,然后缓缓将纸页折成一只纸船,轻轻地放入一旁的金鱼缸中。她看着纸船在水面上漂浮,说道:“让文字游一会儿。”
在经历了这段与弟弟生死相伴的日子后,宗璞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些文字,就如同她的生命历程,在苦难中徘徊,却始终怀揣着希望。
纸船在水中摇曳,就像生命在命运的洪流中前行,虽历经波折,但依然坚定。而宗璞和弟弟,也将像这纸船一样,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驶向充满希望的彼岸。
王小明和林小雨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满是感慨,他们见证了宗璞在苦难中对生命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期许。
临别之际,王小明低头发现自己裤脚粘着蒲公英绒毛,那轻柔的绒毛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即将结束的旅程。林小雨带着他停在胡同口的修车摊前,老师傅正专注地给一辆凤凰车换胎,手中的动作娴熟而利落。
林小雨看着车铃,突然说道:“这车铃像不像紫藤花苞?”王小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还真有几分相似。
那圆润的形状,泛着金属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竟和紫藤花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不经意的发现,为离别的氛围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趣味。
少年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只见宗璞推着弟弟正缓缓穿过花廊。微风拂过,紫藤花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送行。
就在这时,小弟手中紧握着的荚果突然裂开,一颗颗种子如自由的精灵,随风飘散,越过1982年那道陈旧的灰墙。
时光流转,三十年后,在某座儿童医院的花园里,长出了同样的紫藤。那繁茂的枝叶,盛开的花朵,如同一片紫色的海洋。
病历本上记录着的孩子们,在花影下认真地读着《花的话》。他们稚嫩的脸庞,在紫藤花的映衬下,洋溢着纯真与希望。
林小雨看着眼前纷飞的蒲公英白絮,就像微型降落伞一般轻盈地飘向远方,她感慨地说道:“你看,生命总会找到出路。”
无论是宗璞与弟弟在困境中顽强抗争,还是紫藤种子随风飘散落地生根,又或是蒲公英白絮带着新生命去寻找新的家园,都在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生命总会以它独特的方式延续下去,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总会迎来绽放的那一刻。王小明听着林小雨的话,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感动。
他知道,这一次的经历,将成为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他在未来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珍惜每一个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