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锣声到篱笆外啦!“招娣飞快跑到林英的跟前说道。
林英循声望去,院门口的积雪被踩出一串脚印,打头的是敲锣的老周头,他见林英抱着木箱出来,慌忙把铜锣往怀里收:“英丫头,赵记分员让我绕着屯子敲三遍,说要'开集体大会'......“
“正好。“林英扫了眼老周头身后逐渐聚拢的村民——
铁蛋缩在他娘身后,鼻尖还挂着昨晚冻的鼻涕;
刘大丫抱着娃踮脚张望,怀里的小闺女正抓她衣襟;
陈默不知何时站到了晒谷场边,手里的煤油灯在雾里晕出暖黄的光。
林英把木箱往石桌上一放,铜锁“咔嗒“落地。
红布掀开的刹那,三十支铅笔整整齐齐立在棉絮上,笔身油亮的“红星牌“三个字在晨雾里闪着光。
“这是用山货换来的。“林英抽出一支,笔杆在她指节间转了个圈,“每户一个娃,一人一支。“
铁蛋娘的手先抖了,她推了推缩成团的铁蛋:“去啊,你不是总说想写老师教的'人'字?“
铁蛋挪着脚蹭到石桌前,指尖刚碰到铅笔就触电似的缩回,又偷偷摸了摸笔杆,眼泪“啪嗒“砸在棉絮上:“我......我从没用过新笔。“
刘大丫挤到最前边,怀里的小闺女伸手要抓铅笔,她忙把孩子往背上挪了挪,手背蹭过眼角:
“英子,上回我拿野葱换你棉袜,你说'山货能换体面日子',我还当是哄我......这铅笔比布票还金贵啊!“
人群里响起抽鼻子的声音。
二柱子媳妇抹着泪翻布兜:“我家二妮也七岁了,能......能领一支不?“
林英扫过她怀里啃萝卜的小丫头,从木箱底下抽出一叠糙纸:
“笔给娃,纸也给!写满这张,我再换新的。“
老周头的锣忘了敲,铜锣垂在胯边晃荡。
赵铁山挤开人群时,额角的青筋跳得正欢——
他今早特意穿了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想显得和村民更近些,此刻却被挤得踉跄,鞋跟踩进雪堆里:“林英!这是集体资源!“
林英没看他,把最后一支铅笔塞进铁蛋手里:“老周叔,劳驾把锣敲响些。“
铜锣“哐“的一声,惊得赵铁山后退半步。
她这才转头,目光像淬了冰的刀尖:“赵记分员,你说这是集体的?“她叩了叩石桌上的木箱,说道:
“松仁是我带建国捡的,野鸡是我下的套,九叶肺草是我北岭挖的……哪样记在集体工分本上了?“
人群里有人小声嘀咕:“上回英子带娃捡松仁,说'捡多的归自己',我家小子捡了半筐呢。“
花婶抱着药罐子挤过来,咳得脸通红:“我家狗剩上月咳血,英子给的止咳参,说是她自个种的,要真挖集体墙角,能把救命药往我怀里塞?“
赵铁山的脸涨成猪肝色,他盯着林英袖中露出的半页纸——那是陈默画的运输路线图,昨晚被他瞥见的。
他正要开口,老石匠柱着拐杖挤到最前:“我孙子穿的新袄,是拿工分换的布。
英子给的换物单写得明白,工分是工分,私货是私货。
赵记分员,你要真为集体好,咋不说说上回统购组收山货,咱的野山参只算成萝卜价?“
“就是!“刘老三扛着一筐蘑菇从后面挤上来,筐沿的草绳磨破了他的手背,“我这筐干蘑菇,英子说能换铅笔给娃。
赵记分员,你能给我娃换支笔不?“
赵铁山的嘴张了张,没发出声。
林英望着他扭曲的脸,指尖轻轻抚过石桌上的换物单,那是陈默连夜用毛笔写的,字迹工整得像刻上去的:
“一支铅笔=半斤松仁,一双棉袜=三只野鸡,一盒火柴=一把干菜“。
她清了清嗓子:“从今儿起,我在晒谷场支个摊。你们拿自个打的、捡的、种的山货来,我换布、换盐、换煤油、换铅笔。不卖公家的,只卖我自个的。“
人群炸了锅。
二柱子媳妇拽着她男人往家跑:“赶紧把后山上捡的榛子收收!“
铁蛋娘抹着泪把铅笔往铁蛋手里塞:“娃,好好写,写满了找英子换新的。“
赵铁山被挤到墙角,蓝布衫蹭上了雪水,他盯着林英袖中晃动的玉坠,喉结动了动,终究没敢再出声。
消息传到县城时,周胖子正捏着茶碗吹浮末。
他养得油光水滑的下巴抖了抖,茶碗“当啷“砸在桌上:“铅笔?她哪来的钱买文具?肯定是倒卖统购山货!“
他踹开椅子往外走,油头撞在门框上也不觉得疼,“走!去陈半仙的铺子搜!“
陈半仙的药铺飘着艾草味。
周胖子踹开门时,陈半仙正蹲在柜台后拨算盘,见他进来,慢悠悠摸出旱烟袋:“周主任大驾光临,可是来买安胎药?“
“少废话!“周胖子掀翻药柜,药材“哗啦啦“落了一地,“把交易记录交出来!“
陈半仙不慌不忙,从柜台底下抽出个油布包。
周胖子抢过来撕开,见上面歪歪扭扭记着:“九叶肺草一斤三两,兑布匹五尺、煤油两斤、文具三十件。“
他拍着桌子笑:“没有发票,就是走私!“
“周主任这是贵人多忘事?“陈半仙吧嗒着旱烟,火星子在烟锅里明灭,说道:
“上回你收我半车发霉的统购药材,说'没发票不能算',转头就拉去县医院卖高价。我卖货,从不开发票,你有本事,去北岭采一斤九叶肺草来?“
周胖子的脸青了又白。
他盯着地上的药材,突然瞥见柜角的鹿茸,那是林英今早让人送来的,用红布包得周周正正。
他眼睛一亮,抓起鹿茸就要走:“这是统购物资!“
“慢着。“
陈默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抱着一摞纸,镜片上蒙着层白雾,“周主任可知这鹿茸的品级?“
他抽出一张纸拍在桌上,“县药材公司的鉴定书:一级鹿茸,建议优先供应县医院。您若扣下......我不介意把上月'发霉统购货'的账本,交给纪检组。“
周胖子的手悬在半空,他望着鉴定书上的红章,又看陈默身后跟着的两个扛相机的人,那是县广播站的记者,正举着相机对准他,
他喉结动了动,把鹿茸轻轻放回柜台。
林英蹲在雪坡上,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摸了摸袖中的玉坠,寒潭的凉意顺着血脉往上窜。
水面只剩半尺深,雾气稀薄得能看见潭底的碎石。
她望着陈默转身时被风吹起的衣角,又低头看自己冻得发红的手背,那上面还沾着今早翻地时的泥土。
“铅笔发了,路通了。“她对着风喃喃,“可这潭水......撑不了两月。“
远处传来招娣的喊叫声:“姐!建国说药田的土松了,让你去看看!“
林英站起身,雪粒从她裤脚簌簌落下,她望着晒谷场方向——
陈默正蹲在换物摊前,给铁蛋示范怎么握笔;
刘大丫的小闺女举着铅笔,在雪地上歪歪扭扭写了个“人“字;
赵铁山缩在墙角,背影像团被踩扁的灰云。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稻种,那是陈默托县城亲戚捎来的,说是耐寒品种。
指尖触到种子的刹那,寒潭突然泛起极细的涟漪。
她望着东边渐亮的天色,嘴角扬起极淡的笑。
正月十六的清晨来得很早。
林英蹲在药田边缘,指尖轻轻触过一株稻秧嫩叶,嫩芽上还沾着夜露,凉丝丝的,像极了寒潭里曾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