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艺躲在屋里,听着外面的夸赞,闻着那勾人的香味,再想到自己哥哥的凄惨和自己如今的孤立,恨得几乎咬碎牙。
她吃不到,也不想让沈令宁好过!
她闻着那钻人心肺的香味,也想学着去捞小龙虾,心想做出来比沈令宁的还好吃,狠狠打她的脸。
可她根本不懂挑拣,捞上来的大小不一,甚至还有脏污的死虾。
刷洗更是敷衍了事。她更舍不得放那么多油和调料,随便用水煮了煮,腥气扑鼻,根本难以下咽。
失败让她更恼怒。
这两天嫂子和姜维民去县里活动工作的事,留下她和侄子在家。
她故意当着侄子的面夸张地形容小龙虾多好吃,撺掇他自己去河里捞。
“那红红的虫子,可好吃了,你姑我都没吃几口就没了。你想吃,自己去捞,河边多的是!”
那半大小子被她说得口水直流,果然偷偷跑去河里摸虾。
他不懂技巧,被夹得哇哇叫,也没摸到几只,还弄得一身泥水。
回来后,姜维艺又假惺惺地帮着他把那几只没处理干净的小龙虾煮了,孩子吃得急,连壳带肉胡乱嚼了。
没过多久,孩子就开始浑身起红疹,呼吸困难,脸色发紫,眼看着就不对了!
原来是这孩子本身对某些水产品就轻微过敏,再加上姜维艺处理不当,细菌感染,引发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姜维艺顿时慌了神,但下一秒,一个更恶毒的念头冒出来。
她不是送医,而是抱着抽搐的孩子,疯了一样冲出去,直接哭喊到家属院中心:
“杀人啦!沈令宁害死人啦!她弄那毒虫子害我侄子啊!天杀的毒妇啊!”
她哭天抢地,声音凄厉,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看着孩子确实脸色骇人,众人一时都吓住了,议论纷纷。
沈令宁闻声出来,看到这场面,心头一凛,但立刻冷静下来。
她快步上前:“怎么回事?快送卫生所!”
“就是你!就是你那该死的虫子害的!你赔我侄子命来!”
姜维艺扑上来就想撕打,被周围人拦住。
沈令宁躲开她的撕扯,声音清晰冷静:“姜维艺同志,你说话要负责任!第一,我从没给过你或你侄子任何吃食。
第二,小龙虾很多人都吃了,为什么别人没事?
第三,第三,孩子现在最要紧的是送医,而不是在这里诬陷人!”
她的话条理分明,点醒了众人。
是啊,沈令宁送了几家都没事,怎么偏偏姜维艺侄子出事了?
姜维艺听着沈令宁每说一句便脸白一分,到最后只是哭不说话。
孙大娘也站出来:“小姜!你别再犯糊涂了!快抱孩子去卫生所!再晚孩子就不行了!”
周卫国此时也闻讯赶回,脸色铁青,二话不说,直接从那哭闹的姜维艺手里一把抱过孩子,大步流星就往基地卫生所冲。
经过军医紧急抢救,孩子终于脱险。
军医检查后明确说:“孩子是本身过敏体质,加上吃的食物不干净,引起的严重过敏和轻微食物中毒。以后这类东西绝对不能碰了。”
真相大白!
姜维艺不仅胡乱甩锅,还延误了孩子的救治时间。
家属院众人看她的眼神充满了鄙夷和谴责。
姜维艺还哭着在为自己辩解:“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是他亲姑姑,我能害他吗?”
第二天回家的姜维民和马铃花看到退烧后的儿子,心疼不已……
看到儿子虚弱的样子,再听完邻居大娘的叙述,气得浑身发抖。
她没打人,而是红着眼睛,死死盯着姜维民:“姜维民!这就是你护着的好妹子!差点害死我儿子!这次你要是不给我个交代,不过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她哭喊着要带儿子回娘家。
姜维民面对妻子的崩溃和铁一般的事实,脸色灰败,再也说不出维护妹妹的话,只能低着头,任由马铃花处理。
马铃花写信上报组织,请求对姜维艺严惩,说她要害死儿子。
领导叫来周卫国了解完情况后震怒。
姜维艺此前就有不良记录,此次又诬陷同志、险些酿成大祸,影响极其恶劣。
经过研究,决定将姜维艺清退出家属院,送回原籍由地方单位严加管教。
姜维艺哭闹无用,最终在一片唾弃声中,溜溜地被送走了。
她想害人,最终害己,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一直包庇她的哥哥姜维民去县里活动工作也没如愿,加上账本丢失他心里有鬼,活动了县区跟前一个粮食局副局长的缺,快快调走了。
这事成了家属院一桩大快人心的谈资,也让众人更看清了沈令宁的冷静和清白。
赶走姜维艺后的那个周末,天气晴好。
周卫国难得休息,抱着福宝,和沈令宁一起去山下小河边散步。
他用柳枝给福宝编了个小花环,逗得福宝咯咯笑。
沈令宁看着父女俩玩闹,嘴角带着轻松的笑意。河水潺潺,阳光温暖,暂时洗去了连日来的紧绷和疲惫。
周卫国看着妻子柔和的侧脸,低声道:“这几天,辛苦了。”
沈令宁摇摇头:“还好。就是觉得,日子总算有点奔头了。”
——
经姜维艺这么一闹,小龙虾反而更出名了。
连几位来基地视察工作的首长,在食堂吃饭时都听说了这“家属院一绝”的故事,好奇地问了起来。
食堂大师傅挠头:“首长,那玩意儿处理起来太麻烦,咱这大锅灶弄不了。”
作陪的张政委心思活络,笑着提了一句:“是小周营长的爱人,沈令宁同志琢磨出来的。那女同志不错,脑子活,肯吃苦,最近还带着家属们搞开荒,想给咱们官兵搞点副食品呢。”
首长们来了兴趣:“哦?还有这事?开荒种什么?”
周卫国正好在一旁,立刻沉稳汇报:“报告首长,我爱人和其他家属同志是想利用荒山,试种些耐旱的作物和果树,主要是想改善一下集体生活,减轻点供应压力。还在初步阶段。”
“想法很好嘛!因地制宜,自力更生!”
一位首长赞赏道,“不过政策上要把准哦。你爱人叫沈令宁?就是做那个……小龙虾的?”
“是的首长。”
“哈哈,看来是个能干的同志!哪天方便,我们也尝尝这能让家属院都轰动的手艺?”另一位首长玩笑道。
这看似随口的玩笑,却是一个极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