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的晨光刚漫过仲云的办公桌,老主任就对着“重症监护室”的报表发呆。朱丽丽送进来的碧螺春还冒着热气,她却想起廖鑫写的援疆日记。那些“监护仪像胡杨林”的句子,比任何护理总结都更动人。
“廖鑫最近怎么样?”仲云突然抬头,笔尖在报表上“优秀”两个字旁顿了顿。朱丽丽整理文件的手停了停:“听说在写书,叫《护理部主任》。”这话像颗糖,让老主任的眼睛突然亮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时,廖鑫的白大褂上还沾着碘伏味。仲云往她面前推了杯菊花茶,花瓣在水里缓缓舒展:“坐。”老主任的声音里带着刻意的轻松,却在对上廖鑫目光时,悄悄别过了头。这孩子眼里的倔强,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知道我为什么请你来吗?”仲云的指尖在桌沿轻轻敲着,节奏像IcU的监护仪。廖鑫握着茶杯的手指紧了紧,突然想起关栀说的“仲主任总夸你”,却在老主任提到“写书”时,耳根悄悄红了。
“闲时写的。”廖鑫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她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突然想起那些在深夜敲下的文字。牛钱钱的背叛、援疆的篝火、IcU的监护仪,都在文档里蜷成了团,却在此刻被摊开在阳光下。
仲云突然笑了。她往廖鑫面前推了块绿豆糕:“我年轻的时候也写过。”老主任的目光飘向远处的IcU,“那时候总觉得护理工作太苦,得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
这话像把钥匙,突然打开了廖鑫的话匣子。她望着仲云眼里的善意,突然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其实是想发泄。”监护仪的滴答声仿佛从走廊飘进来,混着老主任的叹息,像场迟来的和解。
“能理解。”仲云往茶杯里续水的动作顿了顿,“但写着写着就会发现,值得记下来的不只是苦。”她想起自己笔记本里的“援疆医疗队”,那些红绸和眼泪,比任何抱怨都更珍贵。
会议室的沉默漫过两杯茶的功夫。廖鑫起身告辞时,仲云突然说了句:“我也在写书,叫《护理部主任》。”老主任的声音里带着没藏好的期待,“说不定咱们能交流交流。”
廖鑫的脚步顿了顿。她望着仲云办公桌上的手稿,突然就笑了。原来优秀的人都在用文字治愈自己。走廊里的香芋奶茶味漫过来,混着护理部的墨香,像种全新的力量,让她挺直了脊背。
“那我写完送您一本。”廖鑫转身的瞬间,白大褂下摆扫过门框。阳光在她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像条重新铺开的路。虽然曾有坎坷,却在前方亮着光。
仲云望着她的背影笑了。朱丽丽走进来收拾茶杯时,看见老主任正对着“分科名单”发呆。当年把牛钱钱和廖鑫分在一个科室,本是想撮合两个优秀的年轻人,却没料到是这样的结局。
“主任,分科的事不能怪您。”朱丽丽往她手里塞了块薄荷糖,“感情的事本就说不准。”她望着窗外渐渐走远的廖鑫,突然想起自己刚当护士时,仲云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
廖鑫回到IcU时,关栀正举着手机拍向日葵。姑娘把屏幕往她面前一凑:“心外科的医生说这周末有空。”她的声音里带着没藏好的期待,“去见见吧?”
廖鑫把刚收到的书稿校样往抽屉里一放,突然笑了:“好啊。”她望着监护仪上平稳的曲线,突然就懂了。仲云说的“值得记的不只是苦”,原来就是此刻:有同事的关心,有喜欢的工作,有未完成的书稿,还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护理部的灯光在傍晚亮了起来。仲云翻开自己的手稿,扉页上写着“献给所有坚守的护理人”。她想起廖鑫眼里的光亮,突然在空白处添了句:“有些相遇是为了教会你成长,有些离开是为了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远处的IcU传来监护仪的滴答声,混着护理部的钢笔划过纸张的声响,像首没唱完的歌。关于坚守,关于成长,关于每个在自己轨道上认真活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