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晴晴带着喜鸣等人进了天悦阁,店里的伙计并不十分热情谄媚,态度把握得很好,让她对天悦阁更有好感了。
“夫人面生,是第一次来天悦阁吗?”伙计问道。
陆晴晴挑眉,“你记性倒是不错,能记得住每个客人的长相?”
伙计谦虚地笑了笑,“回夫人的话,那倒不是,只因店里一般都是常客,且若有夫人这般气度的女子进来,小的不可能不记得。”
陆晴晴弯唇轻笑,“我确实是第一次来,你给我介绍介绍你们这儿的特色吧。”
“好嘞!夫人您这边儿请——”伙计应了一声,带着陆晴晴上了二楼,一边走一边介绍天悦阁。
“就这间吧,至于茶水和点心,你就按这儿最好的上。”
陆晴晴给了喜鸣一个眼神,喜鸣会意,立即从荷包里拿出一锭碎银子赏给了那伙计。
伙计眉开眼笑,“好,夫人稍等,小的现在就去安排。”
出门时,伙计将银子塞到腰间,嘴里嘀嘀咕咕。
“这位夫人,虽然长得尖酸刻薄,但是出手还真大方。”
尖酸刻薄,是如今东凤国人对于他们女皇陛下长相的统一描述。
见过女皇陛下的人无一不摇头失望,私下里指指点点。
“先皇明明浓眉大眼个子高大,为何这位长这样?看起来比那些男人还有娇弱,看那身板,看那腰身,简直是丢皇家的脸。”
“可不是嘛!陛下那张脸可真是尖酸刻薄,看起来就不是明君该有的长相。”
就连虞大南自己都不喜欢自己这张脸,两弯柳眉过细,她便整日画着凶悍的粗眉;腰肢过细,她便在腰间裹了层层布料;身子骨架太小,她连夏日都要穿四层衣服。
为了不看自己那张糟心的脸,虞大南甚至让人撤掉了后宫里所有的镜子。
可怜那些侧君们,每次梳妆打扮时,身旁的太监还要端着盆清水候着。
她的长相之所以这样被人诟病,无他,一点儿也不英气。
五官太过精雕细琢,在东凤国人眼中,这就是小家子气,是很不讨喜的长相。
陆晴晴起初不知道东凤国人的审美,只是在路过荷花池的时候低头看了一眼,瞥到了虞大南那张脸,差点被气晕过去。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自此,她让司衣局制了一批花花绿绿好看又轻便的裙子,洗掉了眉毛上的石黛。
虽然说她尖酸刻薄的人变多了,但陆晴晴很是满意。
这不是夸张,她现在这副长相简直就是狐狸精转世,在陆晴晴见过的女人里,也就只有沈冰宜能与虞大南一比了。
明明有着虞大南这么个粗犷的名字,却顶着张倾世妖姬的脸,不得不说这书的作者是个起名鬼才。
其实东凤国盛行的女人长相并不丑,只是偏中性一些,要求五官大气锐利。而不是像虞大南这样,哪儿哪儿都透着媚气。
据说虞大南的父后便是一位精致妖娆的男子,看来这孩子继承基因的时候偏科了。
雅间里挂了几幅字画,陆晴晴看了眼落款,发现这些字画居然都是当朝一些才子的作品。
她眼睛对着字画,神情逐渐严肃,喜鸣以为她这是看入神了,殊不知她的精神力已经溜进了隔壁。
隔壁的雅间与她这间摆设不同,在窗前摆了一张四方大桌,上面展了两幅水墨画,四位男子立于桌前,正低着头品鉴。
陆晴晴一眼便注意到中间穿月牙白袍,手执折扇的少年。
即便还未看到正脸,他周身的气度已然让人忽视不了。
她耐心地屏息等待,仿佛怕惊扰唐突了他。
韩子敬正专心看着画上题的诗句,忽然感觉全身被一股温暖的气息包裹住,似乎有一个人离他极近。
他皱眉看向三位好友,三人一脸茫然地看着韩子敬变脸。
“淮安,你这是……”
淮安是韩子敬的字,只有十分熟稔的好友和父母才会这样唤他。
韩子敬摇头,收回目光继续盯着画作。
低头时,耳朵和脖子那白皙的一片,悄悄红了起来……
陆晴晴在韩子敬抬头时便收回了精神力,回味了一下自己刚才看到的美人。
青山欲拢风,碧湖将掩雾。
这是他身前的画作,用极简单的笔墨勾勒了一幅日出山水美景,美不胜收。
可陆晴晴却觉得,韩子敬比画作还要美许多。
他美到陆晴晴无法用性别来定义,无论是用来夸赞男子还是女子的词来形容,都生怕一个不当玷污了他。
她忽然有些理解虞大南的心情了,看到这样一个美人,一向任性惯了的女皇陛下确实是忍不住的。
不知不觉沦为颜狗的陆晴晴捂着扑通乱跳的小心脏,一个劲地往肚子里灌茶水。
她此次出来只是想单纯地见一见韩子敬,如今知道他长什么样,她打算稍后就回宫了。
吃完最后一口点心,又喝下最后一口茶,陆晴晴想着回宫路上还挺久,就打算去解决一下个人问题。
从茅房出来时,陆晴晴听到隔壁茅房的动静。余光里,隔壁那只掀开帘子的手陡然顿住。
手指细长,骨节明显而不突兀,像是一件艺术品。
陆晴晴疑惑地看向那人,然后手也僵在半空。
韩、韩子敬也来茅房了?
一想到刚才两人就隔了一堵墙,陆晴晴脸颊有些发热。
韩子敬诧异地盯着陆晴晴,随后脸上涌现出十分明显的厌恶和愤怒。
若是陆晴晴仔细查看,定会发现那厌恶愤怒有些浮于表面,像是硬挤出来的。
可此时陆晴晴不敢对上韩子敬的眼睛,手也慢慢收了回来,试图用茅房的帘子挡住韩子敬的眼神。
呜呜,现在装傻还来得及吗?她的一世英名啊!
韩子敬嘴角绷紧,觉得此时自己应该引用多位先人的典故,对眼前的女皇陛下好一顿冷嘲热讽。
在再次见到虞大南之前,他也确实是在心里这样演练的。
在每次想起上次的折辱时,韩子敬就会冒出几个新的典故来,如今都快集成一本书了。